2017年3月1日,由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主辦的“環保企業家媒體見面會”在北京召開。此次見面會邀請環保企業家與業內專家共議“環保企業:中國環境治理的先鋒與支柱”。
出席此次見面會的嘉賓有環境商會會長、博天環境董事長趙笠鈞,環境商會執行會長、威立雅中國區副總裁兼董事總經理黃曉軍,環境商會執行會長、科達潔能董事長邊程,環境商會副會長、海灣環境董事長魏巍,環境商會土壤修復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高能環境修復公司總經理魏麗。共邀請參與的主流媒體超過50家!
見面會由環境商會副會長兼首席環境政策專家駱建華主持。
環境商會會長 趙笠鈞
趙笠鈞會長做《環保企業:中國環境治理的先鋒與支柱》主題發言
2005年到2015年間,我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環境污染正在逐步得到控制。環保產業和環保企業發展壯大,商業模式和服務模式持續創新,環保企業發展成為中國環境治理的先鋒與支柱。
趙笠鈞指出,環保產業和環保企業在商業模式和服務模式上的持續創新,為中國環境治理做出了不可忽略的貢獻。但從整體看,中國的環保產業還很年輕,沒有世界級的大企業。在并購整合的成長歷程中,需要系統性的建設管理體系,才能形成協同效應,增強對優秀人才、資源的吸引。
趙笠鈞認為,隨著我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日益深化,環境需求日益提升,資本市場關注環保機會,中國的環保產業正在迎來重要的窗口期。中小環保企業應當抓住當前機遇,找準定位,發揮細分領域專業優勢,環境商會將繼續發揮平臺的企業集聚優勢和行業影響力,服務企業發展。
趙笠鈞表示,時代正在呼喚真正偉大的中國環保公司,每一家環保企業都應該升起追求成為偉大企業的“王者之心”。偉大的企業,不僅需要提供更好更有品質的服務,還應當承擔更大的責任,推動構建更健康的行業生態。
環境商會執行會長 黃曉軍
執行會長黃曉軍宣讀《環境商會呼吁加強行業守法和公平競爭的倡議書》
執行會長黃曉軍代表環境商會宣讀了致所有業界同仁的倡議書。
《倡議書》指出,一是加強行業自律和誠信,不偽造監測數據,不協助篡改刪除污染排放數據,抵制環境違法違規行為,堅守道德底線。推動環境監管體系建設,保障環境產品和工程服務的質量,嚴格按照環保法律法規標準建設環境治理設施,確保污染治理達到國家和地方相關環境要求。整改企業積極形成制度化的日常監管機制,規范自愿性環境信息的披露,自覺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和檢驗,重塑企業品牌和行業形象。
二是共同營造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維護良好的行業秩序。鼓勵企業通過自主環境技術的研發和集成,帶動工程服務及產品質量和效率的提升,構建差異化的業務結構和發展戰略,積極創新環境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夯實市場地位和形成核心競爭力,抵制惡性競爭和商業賄賂等不正當競爭行為。
記者提問
各家媒體記者踴躍提問
今年環境商會的提案里面有一份對政策的建議,78號文已經實施快兩年了,環保產業這兩年發展很快,78號文對環保產業的影響是否有想象的那么大?第二,建議里提到免征增值稅所得稅,營改增是一個減稅的政策,對環保產業有什么影響?
這兩年國家出臺了環境治理政策幾乎都對石油和化工行業提出了要求,這兩個行業經濟效益并不好,尤其面臨環境治理,是有資金壓力的,尤其對中小化工企業是這樣。同時這個行業因為它的特殊性,細分的領域特別多,環境治理又承載著一些技術的瓶頸。想問各位環保企業家,從環保企業的角度來說,有什么好的解決方案來化解石油和化工行業的環保壓力?
很多環保公司主要是做環境治理,現在也增加了并購的事項。目前的行業并購對環保產業發展有什么作用和影響?有沒有什么不利的問題?
威立雅是全球環保領域里面的巨無霸企業,一是請黃總簡單介紹一下威立雅在成為巨無霸企業的路上有哪些比較值得借鑒的經驗?第二,您對中國的環保企業,正在成為巨無霸路上的企業,有什么建議?
請問邊總,科達潔能出于什么樣考慮,進軍鋰電池行業?
去年環境商會提了關于土壤修復的一個提案。從現實來看,土十條出臺將近一年,對行業的影響是怎樣的?有哪些難點還沒有解決?第二,什么樣的土地是需要迫切修復的,什么樣的土地可以暫時放一放,如何判定?
目前第三方治理的各項職責劃分都不是很明確,具體項目執行中應該如何去進行?
今年是大氣十條第一階段的最后一年,對治霾的工作總體來說,大氣環境是有改善的。有些專家分析認為,目前大氣質量是在非常高的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前提下進行改善的,比如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偏重,所以改善有限制。企業家從企業角度怎么看治霾的工作?解決的出路在哪里?
見面會還公布了由環境商會牽頭會員企業共同起草的提案初稿。今年,全國工商聯經過專家初步評審和主席會議審議后,篩選出環境商會報送的兩份提案初稿,《關于推進環保領域PPP項目實施的提案》和《關于提高垃圾焚燒折算電量上限280千瓦時的提案》,作為2017年全國政協會議團體提案上報。此外,擬通過兩會代表個人申報提案兩份。
《關于推進環保領域PPP項目實施的提案》中指出,我國環保領域推進PPP邁入了落實調整的重要階段,還存在著環保項目質量不高,招標程序及文件的公正性和合理性有待加強,項目重建輕運,項目邊界劃分不科學,地方政府融資及償債能力風險大,地方政府的信譽和契約精神不強等問題,需要完善環境服務價格調整機制,推動建立環保產業基金,完善項目招標投標監督管理機制等。
隨著垃圾處理行業前端分選、垃圾焚燒裝備技術的提升和環境管理技術升級,行業單位垃圾發電量總體升高。2012年出臺的垃圾發電行業“每噸生活垃圾折算上網電量暫定為280千瓦時”政策,已不適應產業實際發展現狀。這種階段性上網電價的計價方式導致平均電價逐漸下降,不利于行業發展。《關于提高垃圾焚燒折算電量上限280千瓦時的提案》提及,為了推動垃圾發電企業精細化和規范化的運行管理,建議提高每噸生活垃圾折算上網電量上限;確保垃圾焚燒發電企業的發電負荷率,提高上網電量;從源頭上提高垃圾分類管理水平,高度重視環境技術創新。
2015年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和勞務增值稅優惠目錄》(財稅[2015]78號),取消了以往對污水、垃圾、危廢、醫廢、污泥處理的增值稅免征政策,實行即征即退政策,退還比例為50%-70%。稅收政策調整后,環保企業稅負增加,利潤大幅降低甚至出現虧損。此外,延遲退稅造成環保企業流動資金數額增加,導致了融資數額及相應資金成本提高,運營成本增加。營改增政策實施后對環保企業的影響突出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進項稅抵扣比例低。污水處理的成本能進行進項稅抵扣的只有油料、藥劑和電費,在總成本中所占比例僅約為10%-25%。垃圾處理、危廢行處理的成本,可進行抵扣的只有電費、油料費用,在總成本中所占比例比污水處理更低。二是營改增政策實施前后造成實際稅負的不公平。在營改增政策實施前已運營的污水、垃圾處理等環保企業,所購設備、建安發票的進項稅不能抵扣,即作為成本主要組成部分的建安、設備折舊無法取得進項稅抵扣。因此,《關于環保行業稅收政策調整的影響與建議》提出,對污水、垃圾、危廢、醫廢、污泥處理等免征增值稅或增加返還比例;對即征即退的增值稅免征所得稅;區別對待營改增實施前投產項目和實施后投產項目;完善即征即退相關細則,確保即征即退政策落地;完善“不得享受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相關細則;對應稅負的增加,啟動調價或補貼機制,用以抵扣稅收政策調整對環保企業的影響。
當前,非電工業領域的大氣污染防治越來越受到重視。在焦化、煤化工、工業鍋爐和工業爐窯四大非電工業領域,煤炭氣化環節因為未充分燃燒而在工藝前端產生大量的煙粉塵、硫化物及揮發性酚等大氣污染物,以及含酚氰廢水及含酚焦油(渣)等危險廢棄物,更應注重前端煤氣化過程中的污染物源頭控制及清潔生產。工業爐窯污染物排放量大面廣,生產前端配套的煤氣發生爐污染強度高。現行環保治理偏重末端,前端煤氣發生爐污染治理未引起充分重視。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前端清潔煤氣化技術雖已較成熟,但尚未得到全面推廣應用。因此,在《關于加快非電工業爐窯領域污染物前端控制,推廣清潔燃煤技術的建議》中提出,加快新型煤氣化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應用,強化落后煤氣發生裝置的淘汰和環保監管,加大重點行業推廣新型煤氣化技術的政策支持,大力推進工業園區集中清潔制氣。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