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2024中國生態環境產業發展大會暨環境上市公司論壇在深圳順利召開。會上,全聯環境服務業商會秘書長馬輝發布《2024中國環境企業營收前50發展報告》及名錄。
“十三五”時期,中國環境治理領域市場化進程明顯加快,市場主體不斷壯大,但綜合服務能力依然較弱。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生態環境部提出培育50家以上產值過百億、技術領先、管理精細、綜合服務能力強、品牌影響力大的中國環境企業。為凸顯領軍企業的示范和引導作用,促進產業發展和企業成長,環境商會自2018年起,每年發布“中國環境企業50強榜單”,在業界形成較高公信力和權威性。今年,應相關部門規范化要求,“中國環境企業50強”更名為“中國環境企業營收前50”。
“2024中國環境企業營收前50”延續“50強”品牌,按照往屆評選標準,以企業申報為基礎,以公正公開為原則,以真實數據為依據,結合上規模環境企業調研,按照2023年度營業收入總額降序排列產生。其中,以環境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按已公布的2023年報營收數據為準;環境類非上市公司以專業第三方機構提供的環境業務營收數據證明為準。同時,如某公司營收數據已計入母公司參評的,則此公司不再參評,以避免出現重復計數的情況。
“2024中國環境企業營收前50”中,上市企業42家,非上市企業8家。上市企業中,A股上市34家,港股上市7家,新加坡上市企業1家。
50家企業平均營收78.42億元,同比增長2.84%,營收超過200億元的3家,分別是光大環境、北控水務和首創環保;100億至200億元的9家,較2023年度增加5家;50至100億元的22家,較2023年度增加2家;50億元以下的16家,較2023年度減少6家。
當前,生態環境產業歷經幾十年高速發展進入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環境企業也在隨著產業發展節奏作出戰略調整:
一是產業向進一步融入國家綠色轉型發展、美麗中國建設邁進,帶動諸多環境企業在做好環境治理“本職工作”的同時,積極鏈接新能源、新材料、新科技等業務領域。
二是傳統市場從增量市場轉向存量市場的同時,資源循環利用、工業環保、智慧監測等新興市場仍在釋放大量市場機會,帶動業內企業傳統環保業務愈發綜合,綜合性環保集團增多。
三是央國企及省級環保集團大舉布局的同時,民營企業也在專業工程、裝備制造、咨詢服務等領域搶抓機遇,競爭格局正在發生變化,分工協作、各司其職的格局已經初步形成。
在此背景下,相較于往年,今年前50名錄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一是新上榜企業增多。我們欣喜地看到今年名錄增加一些新面孔,其中既包括飛南資源、仕凈科技、永興股份等新上市公司,也包括深圳環境水務集團、浙江省環保集團、山東省環保發展集團、中信環境投資集團等,名單越來越多元化。
二是集團型企業增多。按照以集團整體業績參評、子公司業績并表的評選原則,往屆入圍的企業--中信環境技術業績并入中信環境投資集團、菲達環保業績并入浙江省環保集團、重慶水務及三峰環境業績并入重慶水務環境控股集團,本年度均不再參評。
三是上榜門檻提高。隨著新上市企業和集團型參評企業增多,今年名錄的營收門檻已經提高到近30億元,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產業的頭部集中效應。
另外,格林美主營業務變更為新能源材料,本年度不再參選;中節能環保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中節能環境保護股份有限公司。
祝賀入圍企業!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