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8日,經廣東省人民政府、廣東省國資委同意,由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核準,廣東省廣業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廣東省環保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廣東環保”。這已經不是廣業集團第一次更名,而這一次更名,又意味著什么呢?
01 廣業集團是何來頭?
廣東省廣業集團有限公司是由廣東省冶金工業總公司、省建材工業總公司、省煤炭工業總公司、省紡織工業總公司、三聯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南海石油聯合服務總公司、省經協集團公司、省機電設備招標局以及省政府辦公廳、原省環保局、原省經委、原省計委、原省科委、原省專利局等6個部門的脫鉤企業組建而成的廣東省綜合性國有大型工業企業,于2000年9月8日正式掛牌運作。
在公司成立四年后的2004年8月,廣業集團對系統內企業進行了第二次戰略性資產調整重組,確立了環保工程裝備、清潔再生能源、新型高效材料和電子機械設備 “四大主業”,并圍繞四大主業,重點開展業務內容。
又四年后,在2008年,省國資委將環保產業列入省屬國有經濟重點培育發展的產業,廣業公司再次調整發展戰略,將環保產業、清潔能源確定為優先發展的兩大主業,將公司的資源與力量更多地傾向于環保產業。此時,廣業集團未來在廣東省環保產業發展中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已初見端倪。
02 改名如改命?兩次更名見證廣業發展
在確定“將環保產業、清潔能源確定為優先發展的兩大主業”這一發展戰略后,廣業集團在環保產業中發展的如火如荼。在2010年2月27日,由廣業公司承建的“廣東省縣縣建成污水處理設施”在清遠市龍塘污水處理廠舉行竣工儀式并通水調試。2016年以來,廣業集團以全省中標率第一,拿下21個新一輪環境綜合整治PPP項目。
2017年,為貫徹落實從管資本為主轉變的國企改革精神,適應市場的快速發展和滿足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機制需要,廣業集團進行了首次更名。
在2017年2月8日,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廣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登記,廣東省廣業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廣東省廣業集團有限公司,這一次更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廣業公司在發展中出現了新的要求,更展現了廣業集團面對未來的更高的戰略定位及發展目標。
2018年6月,湛江污水公司股權并購重組項目落地,成為省屬國企與地市合作的典范,廣業集團污水處理規模躍升至402萬噸/日,并扛下練江流域環保基礎設施建設項目70%任務量。
2019年,廣業集團聚焦“兩區”建設和“雙城”聯動,進一步優化主業布局,中標廣州南沙等多個市場化項目,實現環保主業從粵東西北向珠三角集聚發展。
2020年,中標湛江市中心城區水系綜合治理(第一階段)項目,進一步夯實粵西市場。近期,廣業又成功中標普寧市北部生活垃圾環保處理中心項目,總投資將達約3.7億元。
2021年,廣業集團再次更名。就在3月18日,經廣東省人民政府、廣東省國資委同意,并由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核準,廣東省廣業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廣東省環保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廣東環保”。
有人說改名如改命,是否真實無從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此次更名,展現了廣業集團(現稱廣東環保)正在為更高的戰略,更大的布局,做著必要且細致的準備,也彰顯了廣業集團將進一步扎根環保市場的戰略布局及決心。
03 “省級”環保集團做“省級”的事
成立省級環保集團已經成為當前環保行業的一個現象。
近幾年來,江蘇、陜西、遼寧、浙江、廣西、青海、內蒙古、重慶等省紛紛成立省級環保集團公司,都在打造航母級的環保綜合服務平臺,而且都是調集優質資源組合而成。
這些航母級環保公司有一個共同的宗旨:貫徹一省重大環保決策,實施重大環境基礎設施項目。
也就是辦大事、辦難事、辦關鍵事,具體如大型環保EPC環保項目、區域型環境治理項目、高技術環保攻堅項目等。從已經成立的幾家環保集團的業務來看,莫不在此范圍。
而廣東作為經濟大省,生態環境長期承載著巨大的壓力,環境治理任務艱巨而復雜,成立環保集團就是為了打好這場硬仗。
“組大局、做大事”,整合一省最強的環保資源攻堅克難,這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背景下的必然的選擇,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同類型環保平臺出現。
04 集中“優勢”資源的“優勢”
不同的公司具有不同的優勢,而省環保集團的優勢在于根本不需要談優勢。
省環保集團的核心在于“資源的調動能力”上,可以調動一省最優的環保資源,如資金、人才、團隊、技術等等。這是一項一般企業根本無法具備的超能力。
因為省環保集團是在市場之外的,因為其“調動一省最優資源”的超能力的背后是國家意志,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總綱,這類公司的存在方式不是在市場中競爭而是完成政治使命。
這兩年,各地的省級環保集團、三峽集團等一類航母級平臺公司的出現向環保產業推出了一種新的模式——國有資本聯動各方資源協同治理。
而制造這種具有超級優勢的巨型環保企業的原因還是在于我國當前的環保形勢,總結起來有三點:體量大、難度大、事關重大。
參考文章:中國環保展訂閱號《廣東省環保龍頭企業再更名》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