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7 16:38:07
工業煙氣治理龍頭企業清新環境總裁張根華近日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17年上半年火電超低排放改造市場火爆,同時公司積極拓展非電領域煙氣治理業務,上半年非電領域業務量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
清新環境營銷總監兼監事會主席王月淼表示,未來將從環保、節能、資源綜合利用三個方面,聚焦環境治理主業,在水、固廢、污染治理及資源綜合利用方面進行前瞻性的拓展。張根華表示,未來將向上下游延伸,可能介入工業污染前端治理,以及環保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
火電業務進入高峰期
火電超低排放改造自2014年7月開始,根據要求,到2020年全國所有具備條件的電廠實現超低排放,東部爭取2017年底完成,中部地區爭取2018年底前完成,西部地區2020年底完成。
清新環境憑借自主研發的SPC超凈脫硫除塵一體化技術迅速占領市場,并持續受益于超低排放市場放量。張根華稱,火電超低排放市場2017年依然火爆,大部分環境公司都比較忙。公司在火電超低排放改造市場的市場占有率為20%左右。“短時間內改造量很大。同時,非電領域超低排放改造需求也在慢慢釋放,對環境公司的要求不斷提高,對技術性能指標以及經濟性發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根據中金公司研報,截至2016年底,全國五大電力集團超低排放改造約完成55%,未來2-3年仍有一半的存量機組需要改造。2017年是“大氣十條”考核年,預計到2020年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需求年復合增長為25%。
受益于新增運營和建造業務,清新環境預計2017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96億-3.49億元,同比增長10%-30%。
非電業務爆發式增長
非電煙氣治理領域的爆發式增長是另一個亮點。“今年上半年,公司非電領域業務量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山東、東北取得了多個項目。目前非電領域業務量占公司業務的15%左右。”張根華介紹。
工業排放標準也在提升。6月13日,《鋼鐵燒結、球團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征求意見稿)等多項政策發布,提出修改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對鋼鐵、建材、有色、水泥、鍋爐、焦化6大重工業污染物排放全面提標。新標自2019年起執行;而鋼鐵燒結、球團、磚瓦三大重點行業則從2017年10月實施。
以鋼鐵燒結、球團為例,提標后氮硫塵排放為100/50/20mg每立方,提標前300/200/50mg每立方,相當于火電行業上一輪特別排放的要求。
張根華認為,意見出臺后對非電行業改造市場的影響將非常積極。意見明確了國家標準,同時還有時間表,因此短時間內需要完成很大的改造量,非電領域煙氣治理將進入高峰期。
不過,張根華表示,相對于火電超低排放市場,非電煙氣治理市場拓展難度更大。非電領域的機組存量多,但項目小,項目管理更復雜。同時,非電領域在經濟性方面更敏感,需要有更好的技術,適應非電行業小的機組,以降低投入成本,達到改造要求。這對公司提出了更大的挑戰。“商業模式方面,公司一直在考慮創新。有些工業企業,如鋼鐵、玻璃企業資金方面存在困難,環保公司和政府、企業之間良性配合需要探索。通過合資合作或第三方治理等形式,可以推進非電領域治理。”
事實上,公司在商業模式方面已進行一些嘗試。2016年6月,公司與中國鋁業共同投資設立子公司鋁能清新,并收購中鋁旗下5家燃煤發電機組的環保資產。2017年1月初,公司收購博惠通80%股權,借此進入石化行業的煙氣治理市場。“通過與前端業主方合作,業主方從投入到收益全程參與,可以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公司接觸的不少集團都在談這種模式,這也是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張根華說。
或介入污染前端治理
2020年火電超低排放改造完成后,公司業務將如何轉型成為市場關注的問題。
對此,清新環境營銷總監兼監事會主席王月淼表示,火電超低排放市場完成后,隨著環保治理標準的提高,大氣污染物的治理將從常規污染物向非常規污染物擴展,工業煙氣治理市場空間很大。
王月淼指出,清新環境起步于脫硫脫硝行業,圍繞國家產業政策擴展業務發展范圍。2015年,公司從國電清新改名清新環境,從電力行業向非電行業拓展;同時,從環保向節能、資源綜合利用領域拓展。未來公司將從環保、節能、資源綜合利用這三個方面,聚焦環境治理主業。
“若干年后公司怎么走,這也是很多環境公司需要考慮的問題。”張根華表示,首先立足環境治理本身。目前環境治理停留在尾端治理階段,未來將否滲透至工業生產過程中進行治理,或者說在前端進行治理,業務將向上下游延伸。目前公司主要做設計、工程建設和運營,而環保裝備的提升很重要。未來公司可能涉足環保裝備制造領域,并目前比較熱門的人工智能等領域尋求可以介入的地方。公司已經建立了兩個裝備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