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03 15:48:58
2015年1月1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副司長王善成表示,健全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有助于提高專業化水平和治理效果,吸引和擴大社會資本投入環境治理,推動環保產業特別是環境服務業加快發展。
《關于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指出,要以環境公用設施、工業園區等領域為重點,以市場化、專業化、產業化為導向,營造有利的市場和政策環境,改進政府管理和服務,健全第三方治理市場,不斷提升污染治理水平。意見確定了推行第三方治理的兩個重點領域,即以城鎮污水垃圾處理為重點的環境公用設施建設領域以及工業園區企業領域,其中工業廢水占據著大量份額。近期,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環境保護部聯合下發的《關于調整排污費征收標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中提高排污費征收標準,意在充分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治污減排;新征收標準帶來的環保成本上升,將更加迫使企業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財力開展治污減排,成本問題重新抬上桌面,對提供工業廢水處理運營管理服務的企業而言,卻是難得的機遇。可以預測,企業“誰污染誰處理”的模式將被第三方專業工業廢水處理運營公司取代。
隨著國內工業市場不斷發展,工業廢水處理市場也空前高漲。就目前國內工業廢水處理生產運營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難點:
第一,工業廢水處理站規模不大,但站點數量多,地域分散。目前工業工藝在國內的制造業運用廣泛,隨著制造企業的大量發展,工業廢水處理站的配套建設也呈井噴態勢,廢水處理站數量快速增長,建造地域廣泛,給監管企業帶來的巨大的管理風險和挑戰。
第二,工業廢水處理站的生產過程缺乏有效的監管手段。現場工藝流程、生產指標、設備運行參數很難做到實時監控,無法實現基于互聯網的遠程監測和基于智能移動設備的實時監測。
第三,隨著工業廢水處理站的建設數量越來越龐大,每天產生的生產數據日積月累,急需一個先進的切實可行的數據存儲方案來解決大數據存儲問題。在大數據的基礎上需要實現智能的運營數據分析能力,協助管理者達成節能降耗、優化生產調度的目標。
第四,工業廢水處理站的運營對員工隊伍綜合水平要求較高。目前工業工業廢水處理站運行管理人員多從所在地常住人口中聘用,員工學歷層次不高,參加運營時間短,員工缺乏一定的管理經驗,人才的培養成本較高,人力資源結構不夠合理。
第五,整體運營和監管的手段缺乏。對于大量的廢水處理站的無人值守、少人值守缺乏有效的運營管理手段,管理過程不清晰,計劃執行缺少監管,很難建立智能的可視化管理模式。
那么,工業廢水處理生產運營管理公司如何解決以上問題呢?市場行情表明加強廢水處理系統綜合運營管理、節能優化調度研究和實用技術開發,對實現工藝運行由經驗判斷走向定量分析,打造標準化、輕量化運營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意義。
目前,國內多數工業廢水生產運營管理公司采用“工業廢水處理集中運營管控云平臺”實現對管轄內廠站標準化、集中化、可視化、智能化、移動化的管理。“工業廢水處理集中運營管控云平臺”以標準化的生產運營管理為核心,利用多種通信技術實現遠程分布式數據采集,運行信息共享,生產數據實時可視化,設備養護自動化管理,系統故障實時告警,事故預案智能提示,生產報表自動統計生成等功能;更利用人工智能和數據挖掘技術實現廢水處理企業最優化控制和精細化管理,以達到節能降耗,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運營管理水平的目的。
“工業廢水處理集中運營管控云平臺”利用計算機及網絡技術實現的,符合工業廢水處理企業生產運營管理模式,涵蓋運營管理全流程的信息化綜合運營管理系統。隨著環保部門對環境污染第三方制度的不斷推行,工業廢水處理運營管理模式將標準化、集中化、可視化、智能化、移動化全面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