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64ku0"></samp>
  • <samp id="64ku0"><tbody id="64ku0"></tbody></samp>
  • 當前位置:首頁 >> 土壤 >>內容詳細

    土壤修復萬億市場待分 買單者難確定成發展瓶頸

    2013-12-23 14:39:44  

        寒冬來襲,土壤修復產業卻是一片火熱。自環保部領導近日表示“土壤治理有幾十萬億元市場空間”,與土壤修復相關的深滬兩市環保類上市公司頓時聚集了眾多投資者的目光。

      萬億市場待分

      土壤修復產業幾十萬億元市場空間到底從何而來?據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節能環保產業研究中心分析師成宇濤介紹,我國受污染土壤可以分為城市污染土地和農村污染土地兩種類型。城市污染土地以有機污染物和重金屬污染物為主,全國城市待搬遷場地約200處,對待搬遷場地的修復能夠在未來3到5年內完成,平均修復資金為1.5億元,未來3到5年的市場規模在300億元左右;而農村污染土地以工業“三廢”、農藥和化肥污染為主,全國受污染耕地已占總耕地面積的10%以上,達1.5億畝,修復潛力巨大,市場容量近萬億元。

      雖然土壤修復近日一躍成為環保產業的“新貴”,但是國內早已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包括位于產業鏈上游的“前期調查評估”,中游的“招投標—修復方案設計—修復工程實施”,以及下游的“工程監理與檢測”。隨著產業鏈的完善,相關企業也出現明顯的分化特征。

      目前,國內從事土壤修復產業的企業可以分為四類:第一類是集設計與實施于一身的“全能型”企業,如北京建工環境修復有限公司;第二類是專有技術企業,如北京瑞美德環境修復工程有限公司和深圳市鐵漢生態(300197);第三類是科研院所,如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第四類是外資企業,如英國ERM公司和荷蘭DHV公司。

      城鎮化刺激

      城鎮化發展正促使土地原有的利用功能發生轉化,更多的工業用地將轉變為住宅用地,而優質耕地資源的緊缺也迫使污染土壤修復成為關乎民生的頭等大事。

      此外,為了淘汰落后產能,調整產業結構,原有高污染、高耗能企業必須進行轉產,而這些企業騰出的土地也將大大拓展土地修復行業的發展空間。

      成宇濤告訴證券時報記者,現階段的土壤修復市場在初期階段,增長性強、毛利率高,雖然未來仍是藍海行業,但是國家政策目前缺乏系統性和可操作性,污染場地的基礎數據不全,土壤污染數據遲遲不公開,行業標準不完整。成宇濤還強調,土壤修復適用技術少,處理成本高,缺乏技術特色突出的人才和實力型修復企業,這些都成為土壤修復市場亂象的源頭。

      買單者不夠明晰

      環保部科技標準司司長熊躍輝曾對媒體表示,在環境服務業領域的8000多家企業中,土壤生態修復企業僅僅占3.7%。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藍虹告訴記者,土壤修復產業占環保市場份額高達50%,目前在國內,這一市場剛剛起步,吸引市場投資的重要因素在于該產業是否可以將實際需求轉化為市場需求,而這一轉化的關鍵并不在于“錢”景有多好,而是由誰來付費。

      目前土壤修復項目主要包括由政府付費的景觀整治,以及房地產開發商為了滿足居住用地環境標準所開展的場地修復。后者所需修復的土地多為直接購買化工石油等產業的工業用地。

      由于城市擴建,高污染產業搬遷至偏遠的地區,將原有廠房以及土地賣給開發商。在土地出讓時,因為明確是需要治理的工業用地,在價格上已經把土地修復成本考慮進去,所以名義上由房地產開發商承擔修復工作,但實際修復成本仍然是原企業承擔,符合政府一直強調的“誰污染誰付費”原則。

      這兩大市場因為付費者明確而迅速被開發出來。但是不可忽視的是,土壤污染具有漸進性和隱蔽性的特征,如果污染行為發生在幾十年前,產權轉移早已完成,污染事故發生時的污染企業可能已經不存在,那么誰來為這片“毒土地”買單?

      污染責任人不明晰,“誰污染誰付費”的原則適用不了,“無利不起早”的企業自然也就沒有興趣參加,這部分歷史遺留的污染場地在世界范圍內恰恰都屬于主要修復部分,也是讓政府最頭疼的問題。

      政府如何在責任不明晰情況下實施污染者付費,而不是用全體納稅人的錢來為污染企業買單,成為土壤修復產業發展瓶頸,也是國內環保產業共同面臨的難題。

      政府型基金護航

      根據專家論證的《土壤環保“十二五”規劃》,在“十二五”期間,中央將撥劃300億用于全國土壤修復。對于分布在城市的歷史遺留污染土壤,中央財政將給予30%~40%的財政補貼。但是財政資金主要作用不是直接投資,而是體現在拉動市場投資的能力上。目前財政資金涉及的管理部門和機構眾多,倘若不能整合在一起統籌安排,將極大影響財政資金發揮投資拉動的效應。

      藍虹認為,在追加土壤修復資金的可持續性方面,政府財政投資不如政府型基金。財政投入更強調解決出現的具體問題,但某些環境問題具有長期性,需要長期穩定的資金投入。階段型政府財政投資不能代替長期穩定的政府基金,一旦發生環境污染的損害,政府型基金可以實現立即支付的功能,用于損害評估修復和對受害者的賠償。政府型基金作為重要的資金機制來融通所需資金,用收費方式來聚集資金。但是在中國,政府型基金沒有獨立核算系統,收支兩條線使基金沒有獨立性,很難滿足土壤修復的資金缺口。

      一旦建立起有獨立核算體系的實質性政府型土壤修復基金,整合各項政府土壤修復財政資金,將會開啟廣闊的市場有效需求空間。土壤修復產業最大的問題在于如何加大該產業的盈利空間,吸引市場化土地修復資金的產生,以財政資金為杠桿,拉動更多的市場資金進入該領域。

      “要實現這一目標,不僅需要整合財政資金,還必須設立政府型管理基金,并修訂法律對這種新型基金進行多機構的共同管理。”藍虹如是說。

      行業透明度待提高

      土壤修復過程中,當地政府、社區居民、企業和開發商是直接利益相關者,金融機構是間接利益相關群體。雖然土壤修復產業有幾十萬億元的市場空間,但是大部分投資機構仍不為所動。有業內專家告訴記者,投資機構不愿施以援手的原因,一是因為其技術性過強,二是因為行業透明度不高。

      行業透明度不高,不僅來源于土壤污染數據的隱秘性,還牽扯到土地開發使用問題,一位業內專家稱之為“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上述專家告訴記者,雖然提倡將“誰污染、誰治理”懲罰型措施與“誰投資、誰收益”激勵型措施相結合,但是在具體實踐中,土壤修復產業中“貓膩”不少。據介紹,在某些高耗能、高污染地區,一方面為響應調解產業結構,而實施淘汰落后產能的政策,一方面又不想失去納稅大戶,當地政府將郊區的地廉價租賣給工業企業,同時將企業遷離的土地低價賣給房地產開發商補貼財政收入。而開發商再以低價將土地轉包給土壤修復公司,最后由當地的環保部或者是其他政府部門來驗收,利益鏈自然環環相扣,密不透風。

      “即使不出現私相授受的情況,只要一天不公開土壤污染信息,行業不透明終將會成為土壤修復產業最大的隱患。”上述專家感慨道。

    會員驗證

    提交關閉

    国产亚洲精品a在线观看app|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方|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国产2021| 精品国产福利尤物免费| 亚洲日韩av无码中文| 国产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杨幂| 欧洲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 精品国产一区AV天美传媒| 青青草原精品国产亚洲av| 国产精品毛片无遮挡|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精品AⅤ无码精品 | 欧亚精品卡一卡二卡三| 6一12呦女精品| 日韩精品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夜夜嗨 | 天美传媒精品1区2区3区| 国产日韩精品无码区免费专区国产|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 | 久久久久女人精品毛片| 日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2018| 久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好属妞这里只有精品久久| 国内精品久久国产大陆| 国产乱码精品一品二品 | 国产精品k频道在线看| 蝌蚪久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老色鬼永久精品网站| 日本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电影网|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首页|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久久久这里有精品|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主播叶子闺蜜| 亚洲性色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2020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