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數十位國內知名能源學者正在北京東三環附近的一家五星級飯店探討中國的低碳經濟,但讓出席會議的國家發改委能源所研究員姜克雋感到不舒服的是,飯店的冷氣開得太足,盡管他已經三番五次要求服務員調高溫度,但一天下來,會議室還是涼嗖嗖的,溫度顯然比國家倡導的“夏季26度”要低得多。
“這邊是學者們為挖掘國家的節能潛力出謀劃策,那邊卻是隨處可見的能源浪費”,姜克雋說,其實類似的矛盾時常撞擊他和他的同行們。
一個星期前,國家發改委同時調高了成品油和銷售電的價格。這步棋讓很多能源專家感到意外,首先,同時調高兩種能源價格的情況不多見,再有,此次成品油調價的幅度之大也是少見的。
已經有經濟學家預測,高能源價格時代的來臨可能使未來中國的經濟變得更“輕”,那么高油價的時代有沒有可能掀起一場全民節能運動呢,或者按現在國際時髦的說法,全民的低碳生活會不會提前到來?
重新開啟電風扇
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推行低碳經濟,這個時髦的名詞其實就是中國人傳統觀念里的節約,只是不知道什么時候已經被丟掉,取而代之的可能是一些年輕人對類似SUV這樣“油老虎”的高耗能產品的追逐。到頭來的情況是,姜克雋這些專家要給公眾畫出一張節能的路線圖。
姜克雋說,他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對未來二三十年中國的能源消費情景進行預測,為了把未來數十年我國的能源消費控制在一定的規模,專家們必須提出各種節能措施,對老百姓來說,最重要的是采取更節能的生活方式。
經濟學家算出的數字是當能源價格上漲為1的話,老百姓的能源需要下降0.2%,這個下降的需求不是不用能源,而是在節能上下功夫。
滾筒洗衣機和波輪洗衣機的耗能差別在專家們那里已經被計算出來:洗同樣的衣服,滾筒洗衣機耗電一度的話,波輪洗衣機只用0.1度。被量化的生活習慣還有,開一小時的空調的耗能能供電風扇轉20個小時,另外,即便是空調,交流變頻可節能30%,直流變頻可節能50%以上。當然節能的領域不僅涉及家用電器,還有人們的出行等等。
姜克雋說,目前北京一個3口之家的年耗電量是3000度,但如果選擇節能產品,或者選擇節能的生活方式,那么這家人的耗電量能控制在1500度左右。在6月的北京,用電風扇或開窗戶替代空調絲毫不會影響生活的舒適度。
其實,每桶130多美元的高油價時代也將把全球逼入低碳時代。本月初,聯合國環境署就向全球發布了“改變生活方式的聯合國指南”,這本小冊子說,只要采取一些很簡單的措施,就可以減少一個人每天一半的碳排放。比如,如果每個飛機旅客將攜帶的行李減少到低于20公斤,就可能在全球范圍內,每年削減200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
公車節油計劃
除了專家們給老百姓算的節能賬外,國家層面的節能步伐也在緊鑼密鼓。姜克雋說,他正在準備一篇投給國際核心期刊的論文,大概的意思是近年來,中國節能和碳減排的力度史無前例。他的證據是,中國政府為節能和減排出臺的政策的數量和頻度前所未有,細算下來,差不多每個星期都會有相關的政府文件出臺。另外,中國能節約能源和減少碳排放的量也是獨一無二的,如果按目前的政策力度,到2010年,中國因節能等措施減排的二氧化碳在兩億噸左右,這相當于有的國家全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除了政策層面,政府部門也在身體力行。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和中共中央直屬機關事務管理局計劃使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車全年油耗降低20%,辦公區用電減少5%。
據介紹,中央和國家機關將通過嚴格控制公務車使用、倡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項措施實現節油20%的硬指標。
在管理部門下發的文件里已經要求,除特殊需要外,工作人員外出辦公盡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距離短的,提倡步行或騎自行車;確實需要用車的,經審批后才能派車;節假日期間除工作需要外,其他公務車一律封存。國管局還倡導干部職工減少私家車的使用。
在用電方面,國家機關除嚴格執行夏季空調溫度設置不低于26攝氏度、冬季不高于20攝氏度的規定外,還倡導每周停開一天空調。辦公室白天要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明,除奧運會期間外,停用裝飾性景觀照明燈。計算機、打印機、復印機等辦公設備不用則關,減少待機能耗。
更具體的事例是,在一個星期前的節能周,山東省省長步行上班,體驗能源緊缺。
什么阻礙了邁向低碳生活的步伐
節能的氛圍已經形成,可專家們還是觸摸到與節能相悖的細節:當大排量的SUV,因高油價在美國遭冷遇的時候,今年前5個月,我國國產SUV銷量卻同比增長了39.72%,進口SUV更是增勢迅猛。
最近,經濟學家湯敏在一個論壇上表示,雖然有了能源價格的傳導效應,也有了政府部門的表率,但目前國內還缺乏助推節能的激勵機制。
湯敏用這樣的疑問證實自己的判斷,他說,節約一度電所用的投資只是新發一度電的四分之一,但為什么新建電廠都有人搶著去投資,而節約用電卻沒人愿意投資?他分析說,在現有的機制下,建一個新電廠可以拿到銀行貸款,還有人愿意投資,投資者也知道如何把錢收回來。但節約出一個電廠,錢從哪里來?再有,目前沒有機制能把投資的錢收回來。缺乏節約的激勵機制就造成現在“浪費有人投資,節約沒人投資”的情況。
另外,普通家庭中也有節電的潛力,比如一個節電燈只用白熾燈20%到30%的電,可為什么老百姓不買節能燈呢,原因是太貴,一個節能燈20幾元錢,一般的燈只要兩元錢。
湯敏說,他曾在長三角做過調研,發現當地節電的潛力非常大,最重要的是電機,陳舊的電機耗電量非常大,用新的節電型的電機替換老電機就可以節約很多電。
湯敏和他的同事計算后發現,如果有一定的激勵機制,比如把節能燈的價格從20元降到4元或許國家就可以少投資幾個電廠,這相當于建了幾個虛擬的電廠。
經濟學家們認為,目前最大的障礙就是類似把節能燈價格降下來的這筆費用誰來負擔,肯定不可能讓財政來完全埋單。湯敏說,現在是政府為節能設計激勵機制的關鍵時刻。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