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家環保部了解到,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前不久由環保部正式向社會發布。而隨著該標準的逐步落實,對環境空氣有嚴重影響的黃標車將漸行漸遠,一步步從我們的視線中消失。
從新標準中可以發現,與現行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96相比,新標準不僅增加了PM2.5監測,收緊PM10濃度限值,還提出了從省會城市向地級市推進的“四步走”時間表,比如,2013年在113個環境保護重點城市和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開展監測,2015年覆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而新標準的出臺也必將使各地政府對于大氣治理的關注進一步加碼。隨著標準的進一步落實,有專家認為將會在相關行業引發蝴蝶效應。除了眾多的監測設備供應商將會從中受益之外,在此次的大氣污染綜合治理中,對汽車行業來說也是利好。
按照此前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透露出的信息,為了切實加強大氣污染綜合防治,推動空氣質量的持續改善,相關部門專門圍繞5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措施,而其中的一條和汽車行業密切相關,就是突出抓好機動車污染防治,提高車用燃油品質與機動車排放標準。到2015年,基本淘汰2005年以前注冊運營的黃標車。“要在4年的時間內清空市場的黃標車,必然會帶來黃標車的加速淘汰。而這將為汽車行業帶來額外的新增需求,從而為行業的銷量提升注入新的動力。”汽車行業分析師秦緒文認為。
黃標車是指排放水平達不到國I排放標準要求的搭載汽油機的機動車,或者排放水平達不到國III排放標準要求的搭載柴油機的機動車。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在2005年之前注冊的營運性質的黃標車中,卡車大約有589萬輛,其中約370萬輛沒有到達法定報廢年限。而客車的數量約為226萬輛,其中約60萬輛沒有達到法定報廢年限。按照國家的要求,從2012年~2015年的4年時間,將基本淘汰這些黃標車。那些按照排放要求被淘汰但是實際上并沒有達到機動車法定報廢年限的黃標車,將成為未來4年商用車行業額外的新增需求。這對于一直在低迷形勢下苦苦掙扎的商用車行業來說,是一個難得的好消息。因為按照估算,如果該項措施被嚴格執行,那么在未來4年內,僅淘汰黃標車一項就可以為卡車、客車市場分別帶來年均93萬輛和15萬輛的新增需求。
“淘汰黃標車肯定會對市場的更新需求有拉動。畢竟舊車淘汰出去之后,還要有新車去填補空白才行。”國內一家重卡企業的區域銷售負責人如此表示,但是,他同時也認為,這種拉動作用究竟會有多大,還取決于各地在本輪黃標車淘汰中的實施力度。據了解,在此前的黃標車淘汰中,雖然北京、上海等地區因為奧運會、世博會等原因做的比較到位,但是在多數地區,這項工作的成效卻并不顯著。在相關人士看來,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在實施中,雖然擬定了方向,但是推行力度不夠,補貼政策不明朗,使絕大多數黃標車主持觀望態度。有鑒于此,不少專家和企業人士都建議,在本輪的黃標車淘汰中,地方政府應該采取行政手段強制報廢或者加大財政補貼力度等方式,調動廣大車主的淘汰積極性。
不過,令人欣喜的是,像北京、天津、廣東、大連、石家莊等不少地方,針對黃標車淘汰,都已經開始出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對黃標車的淘汰制定了明確的時間表。例如廣東省為了加速淘汰黃標車,該省環保廳不僅委托相關機構制定了一份全省黃標車淘汰的方案初稿,而且還明確提出2012年省財政將會拿出12億元來補貼淘汰黃標車。此外,還要求各市按1∶1的比例配備黃標車淘汰補貼資金,通過提高補貼標準來調動車主的淘汰積極性,推動黃標車的退出。
據了解,目前天津也已經完成了黃標車治理方案的制定,并且啟動了“十二五”期間的11.3萬輛黃標車的淘汰任務。同時,為了加大黃標車的淘汰工作步伐,天津還就外省市的轉入車輛作出新規,要求從3月1日起,未經環保監測合格,達到國Ⅳ及以上排放標準的機動車,將一律禁止轉入,從源頭上杜絕二手黃標車的流入。另外,《天津市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管理辦法》自2012年3月10日起已正式施行。根據該《管理辦法》,天津市優先發展公共交通,鼓勵使用清潔車用能源,推廣使用節能環保車型,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機動車,鼓勵老舊機動車提前淘汰、更新。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