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內容 |
考核項目 |
分值 |
評分辦法 |
得分 |
|
|
組織準備與宣傳工作 |
基本內容 |
5 |
|
|
|
組織協調工作 |
2 |
各階段工作組織有序,與各部門、各專業組緊密銜接,領導小組召開兩次以上工作會議。每個普查工作階段召開地區會議少于兩次或與農業及有關部門交流溝通少、基本信息掌握情況不好的扣1分。 |
|
|
普查宣傳工作 |
1 |
根據當地實際,選擇廣播、電視、電臺、報刊、網絡等媒體和橫幅等形式開展了污染源普查宣傳。未制定宣傳方案、開通網站及咨詢電話、宣傳資金匱乏,宣傳工作“輕描淡寫”扣0.5分。 |
|
|
培訓工作 |
1 |
按階段組織培訓,培訓方式、方法全面、有效。各階段培訓安排不合理,與工作脫節,且培訓效果不顯著或沒有全覆蓋的扣0.5分。 |
|
|
編制普查實施方案 |
1 |
印發污染源普查實施方案、質量控制方案和各項規章制度,不全面的扣0.5分。 |
|
|
附加內容 |
5 |
|
|
|
普查機構和人員設備到位 |
1 |
發文成立普查領導小組和辦公室2007年3月31日前完成,普查辦專職人員達到省級規定人數得1分;5月1日前完成得0.5分。 |
|
|
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配備和培訓 |
1 |
開展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的選聘培訓、數量符合要求,每相差20%扣0.2分。 |
|
|
動員和部署工作 |
1 |
召開了動員大會,部署普查工作
2008年2月底前完成,每滯后一個月,扣0.2分。 |
|
|
政府對普查工作重視情況 |
0.5 |
政府發文明確將普查工作列入政府目標責任制考核。 |
|
|
數據處理軟硬件配備 |
0.5 |
配備符合要求的數據處理軟硬件,2007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 |
|
|
普查簡報 |
1 |
每月編寫普查工作簡報,不足的扣0.5分。 |
|
|
經費預算及落實情 況 |
基本內容 |
5 |
|
|
|
普查經費預算情況 |
2 |
編制了經費預算,并報政府部門。 |
|
|
經費落實情況 |
3 |
所有基層普查機構資金按需及時撥付到位并??顚S谩?0%的基層普查機構資金無法保障并影響正常工作,經費使用存在違規問題的扣1.5分。 |
|
|
附加內容 |
5 |
|
|
|
當地政府支持普查經費落實工作 |
5 |
市本級經費及轄區內的縣(市、區)普查經費全部得到落實,2007年度8月31日前以及2008年度3月31日前到位。每滯后一月扣1分。 |
|
|
監測工作開展 |
基本內容 |
5 |
|
|
|
監測方案 |
1 |
制定監測工作實施方案,沒有制定的扣0.5分。 |
|
|
監測任務完成情況 |
1 |
完成并上報監測數據,不按時完成的扣0.5分。 |
|
|
監測數據質量 |
2 |
100%重點源滿足監測頻次、項目完整、準確。10%污染源不滿足的扣1分;30%不滿足的扣1.5分。 |
|
|
監測檔案 |
1 |
監測原始記錄齊全,符合歸檔要求。20%監測檔案不完整的扣0.5分。 |
|
|
附加內容 |
5 |
|
|
|
建立普查監測臺帳 |
5 |
建立完整的普查監測、歷史監測、在線監測臺帳。 |
|
|
入戶清查摸底工作 |
基本內容 |
5 |
|
|
|
入戶清查組織開展情況 |
1 |
有序組織開展了入戶清查,建立部門管理臺帳名冊。 |
|
|
清查結果 |
1 |
摸清了本轄區內普查對象數量,編制普查對象名錄,確定相關人員人數。 |
|
|
質量抽查情況 |
1 |
開展了清查質量抽查,差錯率符合標準,沒有開展或差錯率超過標準不得分。 |
|
|
清查工作質量審核 |
1 |
組織有效的入戶清查核查,提出整改意見,地方積極組織整改,整改有成效。沒有提出合理的整改意見,核查效果甚微的扣0.5分。 |
|
|
按時準確上報清查結果 |
1 |
08年1月31日前上報,超過不得分。 |
|
|
附加內容 |
5 |
|
|
|
入戶清查 |
1 |
全部進行入戶清查,07年12月31日前完成,并建立清查臺帳。 |
|
|
0.5 |
全部進行入戶清查,08年1月10日前完成,并建立清查臺帳。 |
|
|
0.5 |
全部進行入戶清查,08年3月10日前完成,并建立清查臺帳。 |
|
|
單位漏查率 |
1 |
小于等于1.5%(國家級)、1%(省級)、0.5%(地市級) |
|
|
單位重復率 |
1 |
|
|
單位錯誤率 |
1 |
|
|
普查表數據填寫及審核 |
基本內容 |
10 |
|
|
|
普查表填報質量控制 |
3 |
嚴格執行五級審核,整改效果明顯。五級審核不到位,核查、督導工作不到位,核查結束后沒有督促整改的扣1.5分。 |
|
|
填報質量抽查 |
2 |
地方開展質量抽查,沒開展不得分。 |
|
|
普查表填寫 |
2 |
普查表填寫字跡工整,內容真實準確 |
|
|
普查表數據質量 |
3 |
08年4月20日之前完成普查表的填寫,且各種差錯率省級<1.5(地市級<1.0)。08年4月30日之后完成普查表的填寫,各種差錯率省級>2.0 (地市級>1.5)扣1.5分。 |
|
|
附加內容 |
10 |
|
|
|
普查表發放 |
2 |
08年3月10日前完成。 |
|
|
普查表填寫、普查員和指導員審核 |
1 |
08年4月15日前完成 |
|
|
1 |
08年4月25日前完成 |
|
|
基層普查機構審核 |
1.5 |
08年4月25日前完成 |
|
|
地市開展填報質量抽查 |
1.5 |
08年5月15日前完成 |
|
|
普查表指標漏填率 |
1 |
小于等于1.5%(國家級)、1%(省級)、0.5%(地市級) |
|
|
指標填報差錯率 |
1 |
|
|
普查對象漏報率 |
1 |
|
|
普查數據錄入及上報工作 |
基本內容 |
10 |
|
|
|
錄入工作質量 |
5 |
各種差錯率省級<1.5(地市級<1.0)。各種差錯率省級>2.0(地市級>1.5)的扣3分。 |
|
|
數據初報工作 |
5 |
08年5月31日之前完成普查數據上報工作。08年6月20日之后完成普查數據上報工作的扣2分。 |
|
|
附加內容 |
10 |
|
|
|
基層普查機構 |
2 |
2008年5月25日之前完成。 |
|
|
地市級數據錄入質量抽查 |
2 |
2008年5月31日之前完成 |
|
|
數據錄入差錯率 |
2 |
小于等于1.5%(國家級)、1%(省級)、0.5%(地市級) |
|
|
漏錄率 |
2 |
|
|
數據第一次上報 |
2 |
08年5月31日前完成得2分,2008年6月20日之前完成得1分。 |
|
|
數據匯總、驗收、上報及歸檔工作 |
基本內容 |
10 |
|
|
|
匯總數據審核、比對 |
2 |
普查機構根據自身需要制定模板排查問題,與環統、年鑒及相關資料開展比對審核。自查工作效果欠佳,改正工作不到位扣1分。 |
|
|
數據整改情況 |
2 |
按國家和省級整改意見認真整改及時提交整改報告及說明。沒有認真整改,沒及時提交整改報告,數據仍存在不合理,邏輯關系錯誤的扣1分 |
|
|
二次數據上報初報 |
1 |
08年8月13前完成,否則得0.5分 |
|
|
二次數據上報終報 |
1 |
08年12月2前完成,否則得0.5分 |
|
|
歸檔工作 |
2 |
檔案整理及時、真實完整、分類有序、安全存放,符合要求, 09年5月底前完成。檔案不完整、不真實、歸檔整理不及時,雜亂存置的扣1分。 |
|
|
普查總結、數據庫建設及成果發布工作 |
2 |
完成技術報告、工作總結及各類重點源檔案、各級污染源信息數據庫和各行業基本單位名錄庫,并根據本地區情況編寫專題報告,搭建信息共享平臺,召開研討會,討論成果開發并向政府提出建議等。沒有完成或完成質量不高的扣1分。 |
|
|
附加內容 |
10 |
|
|
|
地市級普查機構數據匯總審核 |
2 |
08年8月10前完成,數據疑似問題查詢與整改及時到位。 |
|
|
地市級數據
質量驗收 |
2 |
2008年8月31日前完成 |
|
|
技術報告、工作報告編寫 |
2 |
反映地方特色、特點,09年3月10前完成 |
|
|
開展普查資料分析并撰寫綜合或專題分析報告 |
2 |
各地市最少完成4個專題分析報告,每少一個扣0.5分 |
|
|
成果開發 |
2 |
開發利用研究項目不少于4個,每少一個扣0.5分 |
|
|
基本內容分合計 |
|
|
附加內容分合計 |
|
|
總計得分 |
|
|
綜合評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