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內容見附件:《國家環境功能區劃(前期研究)對外委托課題公開選聘承擔單位指南》。
聯系人:許開鵬
聯系電話:010-84913882,13683528326
E-mail:xukp@caep.org.cn
環境保護部規劃財務司 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
二〇〇九年四月三十日
國家環境功能區劃前期研究對外委托課題公開選聘承擔單位指南
環境保護部規劃財務司 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
2009年4月30日
為集思廣益,充分發揮科學民主,提高環境功能區劃工作的科學性、嚴謹性和可操作性,環境保護部規劃財務司和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決定對國家環境功能區劃前期研究中的若干課題面向社會公開選聘承擔單位,現將有關事項說明如下:
一、國家環境功能區劃前期研究項目概況
1. 研究背景
我國地理特征空間分異明顯,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各地區環境承載能力和面臨的環境壓力差異很大,有必要建立環境功能區劃制度,實施環境分區管理、分類指導。建立以區劃為基礎的環境管理體系,是環境保護部履行職能、提高環境管理水平的重要支撐。
2. 總體目標
結合環境保護分區管理國際趨勢和國內需求,綜合現有的各類環境功能區劃基礎,研究確定國家環境功能區劃體系和國家綜合環境功能區劃方案,并與相關部門區劃和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銜接,明確分區環境管理目標,探索配套管理政策體系,促進建立以環境功能區劃為基礎的環境管理體系,為實現我國環境管理“分區引導、分類控制”、引導國民經濟科學、健康、持續發展,提供基礎依據。
3. 前期研究階段目標
國家環境功能區劃工作計劃分前期研究(2009-2010年)和編制應用(2011-2013年)兩個階段開展。2009年的研究重點是理清現有環境功能區劃體系和存在問題,研究提出環境功能區劃的技術方法和編制導則,研究探索基于環境功能區劃的環境管理政策需求,并同期開展青藏高原區域環境功能區劃編制試點。
初步考慮分兩個層次構建國家環境功能區劃體系。一是國家綜合環境功能區劃,將結合水環境、大氣環境、土壤、生態等分區分類管理框架,綜合考慮區域的空間差異性分區和區域主體功能差異的空間分類,提出提出綜合環境功能區劃方案和分區、分類環境管理政策。二是地方環境要素功能區劃,即依據綜合區劃的要求,各地針對水、大氣、土壤等不同環境要素研究編制要素區劃。
二、課題研究任務和要求
為使各課題承擔單位更合理設計研究方案,本次公開選聘將在明確經費額度基礎上,以技術擇優為重,向全社會公開選聘承擔單位。具體的課題研究任務和要求分別為:
課題1:環境功能區劃的基本思路與方法
研究“環境功能”的內涵,明確主要環境功能類型,例如生態保育功能、食品保障功能、人居健康功能、資源保障功能等功能類型,明確各種類型的空間分布規律和劃分單元,并與《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銜接。梳理現有各要素環境功能區劃、相關部門區劃以及主體功能區規劃的關系。理清綜合環境功能區劃和要素環境功能區劃的關系,研究確定各自在我國現有管理框架下的工作地位。探索綜合環境功能區劃的集成方法。明確環境功能區劃和環境規劃、環境標準、總量目標等環境管理手段的關系。
成果產出:提交《環境功能區劃的基本思路與方法研究報告》。
組織要求:要求熟悉我國環境管理模式,主持或參與過國家級環境保護規劃或主體功能區規劃相關項目。
課題經費:15萬。
課題2:國家環境管理分區框架與指標
根據區域自然條件、社會經濟和環境問題的空間分異規律,建立環境管理分區評價指標體系,如自然條件重點從地形地貌、氣候條件和自然資源等方面選取指標,社會經濟重點從經濟總量、增長速度、人口分布、技術經濟水平等方面選取指標,環境問題重點從環境質量、污染負荷、產污率、容量總量等方面選取指標。在此基礎上將全國初步分若干政策引導區,并分區制定環境管理的引導性政策。為了保障政策的落實和執行,在分區單元上將以行政區(部分地區可以以自然單元)作為政策引導分區單元。
成果產出:提交《我國環境管理分區框架與指標》。
組織要求:要求熟悉我國環境管理模式,主持或參與過國家級環境戰略或宏觀戰略相關研究項目。
項目經費:20萬。
課題3:國家水環境分區分類框架和管理對策
研究我國水資源分區和水污染控制重點分區,并提出全國水環境管理空間分區框架;并根據區域的主體環境功能類型(例如生態保育功能、食品安全保障功能、人居環境健康保障功能、資源保障等)和不同環境政策區,分別制定水環境的指導戰略、配套政策和管理手段;根據污染造成的生態和人體健康損失,綜合評判各類主體區域的水環境保護目標、主要環境影響因子和應優先控制的水環境問題;提出地方水環境功能區劃調整的思路方法要求和空間銜接要求;協助完成國家綜合環境功能區劃和青藏區環境功能區劃試點。
成果產出:提交全國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力計算成果表和空間分布圖;提交《全國水環境分區分類框架和配套政策研究報告》及相關附件和圖表。
組織要求:要求熟悉我國水環境問題特點,有相關區劃研究的基礎和數據積累,熟悉環境功能區劃的編制規程和方法,掌握試點流域及區域的環境特點和現狀,與地方環保部門有較好的合作關系。
課題經費:45萬。
課題4:我國大氣污染擴散通道和控制重點分區
根據我國區域氣象輸送特征,考慮地理和地形特征,識別出我國污染氣象的空間分異特征,將全國劃分為若干污染物輸送擴散特征的區域,并分析大氣污染擴散的“主要通道”。基于我國大氣復合型污染的特征和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現狀特征,識別我國大氣環境質量的空間差異,并結合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劃分出大氣污染的類型與特征及其控制的主要污染物;提出全國主要大氣污染物控制分區,例如:可吸入顆粒物、臭氧、酸雨、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控制區和綜合污染控制區;建立大氣環境功能區指標體系與綜合判斷方法;協助完成國家綜合環境功能區劃。
成果產出:提交《全國大氣污染擴散通道和大氣污染物控制重點分區研究報告》;協助完成國家綜合環境功能區劃。
組織要求:要求熟悉我國大氣環境問題特點,主持或參與國家級大氣污染防治規劃或大氣環境功能區劃相關項目,有相關區劃研究的基礎和數據積累,熟悉環境功能區劃的編制規程和方法。
項目經費:35萬。
課題5:國家大氣環境分類管理框架及管理對策
根據區域的主體環境功能類型(例如生態保育功能、食品安全保障功能、人居環境健康保障功能、資源保障等)和不同環境政策區,研究并分別制定大氣環境指導戰略、配套政策和管理手段;根據污染造成的生態和人體健康損失,綜合評判各類主體區域的大氣環境保護目標、主要環境影響因子和應優先控制的環境問題;研究城市與區域層次上大氣環境功能區區劃方法,提出地方大氣環境功能區劃的思路方法要求和空間銜接要求;協助完成青藏區環境功能區劃試點。
成果產出:提交《大氣環境分類管理框架研究報告》,《大氣環境功能區劃技術指南》,協助完成青藏區環境功能區劃試點。
組織要求:要求熟悉我國大氣環境問題特點,主持或參與國家級大氣污染防治規劃或大氣環境功能區劃相關項目,有相關區劃研究的基礎和數據積累,熟悉環境功能區劃的編制規程和方法。
項目經費:45萬。
課題6:國家主要糧食供給區劃分和環境管理
評估我國糧食主產區布局現狀與規劃;結合土壤環境調查、土壤污染源分析和土壤環境分區,分析土壤環境質量和食品安全在空間上的契合關系;研究我國主要糧食供給區域范圍和空間單元確定方法。提出針對糧食供給區域的環境保護目標、主要環境影響因子和應優先控制的環境問題。在全國范圍內針對糧食供給功能類型區域分區制定環境引導政策和管理手段。并協助完成國家綜合環境功能區劃。
成果產出:提交《我國主要糧食供給區劃分和環境管理研究報告》;協助完成國家綜合環境功能區劃。
組織要求:要求熟悉我國土壤污染特點和農業分區,有相關區劃研究的基礎和數據積累。
項目經費:15萬。
課題7:國家生態分區分類框架及管理對策
分析區域生態系統特點與社會經濟發展關系,考慮水土流失、荒漠化、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生態問題,分析生態系統的土壤保持、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保護、防風固沙等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重要性空間特征,劃分我國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地區和生態建設地區,明確保障我國生態安全的生態保育區。探討以植被管理或其他自然生態要素管理為基礎的生態分區管理新思路。并在全國范圍內針對生態保育功能類型區域分區制定產業準入條件、節能減排和總量控制、資源環境價格、績效考核等環境引導政策和管理手段。并研究區域尺度生態功能區劃的調整途徑,提出地方生態功能區劃調整的思路方法要求和空間銜接要求,促進中尺度生態功能區劃方案與綜合環境功能區劃成果的銜接。協助完成國家綜合環境功能區劃。
成果產出:提交《我國生態分區分類框架及管理對策研究報告》;協助完成國家綜合環境功能區劃。
組織要求:要求熟悉生態功能區劃和其他環境功能區劃的編制規程和方法,有過相關的項目經驗。
項目經費:40萬。
課題8:青藏地區相關區劃評估與環境功能區劃基礎研究
以青藏地區為試點,收集青藏高原各類相關的部門實施區劃、基礎性研究區劃、環境要素區劃等,數字化各類區劃圖件,綜合評估各類區劃體系及實踐經驗,為開展環境功能區劃提供參考和依據。按照統一的數據格式,提供我國各類主要區劃方案的數字化圖件。基于青藏高原環境功能區劃試點,研究綜合環境功能區劃分區引導政策需求建議,包括產業引導、人口控制、生態保護與建設項目投資、環境績效考評等。
成果產出:針對各類主要的區劃的綜合分析,完成我國區劃基礎評估與經驗總結;提出青藏高原綜合環境功能區劃的分區引導政策構想。
組織要求:要求熟悉青藏高原地區的生態環境的特點,主持或參與國家級的環境保護項目,有相關區劃研究的基礎和數據積累。本課題2009年7月底提交研究報告初稿,8月提交研究報告,9月-12月對區劃方案進行修改完善。
項目經費:40萬。
課題9:青藏地區生態分區分類管理框架和配套政策
以青藏地區為試點,從生態功能分區保護的角度出發,提出環境功能綜合區劃的體系和構建方案。開展青藏高原區域生態綜合評估,明確青藏高原重要生態區域;在環境功能綜合區劃體系下,完成青藏高原生態管理分區分類引導對策、政策設計。收集整理相關基礎數據,完成生態管理區劃基礎數據集成。提出青藏高原重要生態功能區的空間范圍,提出生態管理分區引導對策和政。
成果產出:提交《青藏地區生態功能區劃方案和分區引導政策設計報告》,提交生態功能分區的基礎數據和區劃數據。本課題2009年7月底提交研究報告初稿,8月提交研究報告,9月-12月對區劃方案進行修改完善。
組織要求:要求熟悉青藏高原地區的生態環境的特點,主持或參與國家級的環境保護項目,有相關區劃研究的基礎和數據積累。
項目經費:20萬。
三、申報條件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注冊,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或事業單位均可單獨或聯合申報,如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企業、行業協會、國際組織、國際咨詢公司及其他經審查符合條件的組織或機構。本次招標不接受個人申請。聯合申報單位必須提供課題實施的管理模式,簽訂共同申請協議,明確規定各自所承擔的工作和責任。
課題組負責人須有較強的組織和協調能力,具有較高的理論素養和實踐積累,從事相關規劃、研究或開發五年以上,具有高級或相當于高級的專業技術職稱,無不良科研行為并有固定單位(不包括在站博士后)。不具備高級職稱條件的,須有兩名同領域的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人員的書面推薦。
課題組負責人必須是該項目實施全過程的真正組織者和指導者,擔負實質性研究工作。掛名或不負責實質性研究工作的人不得作為課題負責人申請研究課題。
課題申請人只能主持申報一項課題,若再申報本項目其他課題,只能以參加者或合作者的身份參加一項課題。
四、申報受理
各相關單位可登錄環境保護部網站(http://www.mep.gov.cn)或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網站(http://www.caep.org.cn)下載相關材料。
申請文件由申請函、課題申報書(含預算說明)及附件(申請單位營業執照或法人代碼證復印件、前期研究工作成果及其獲獎情況、聯合申請合作協議)等構成。申請文件以中文編寫。
課題申報書應有法定代表人(或委托授權人)簽字并加蓋公章,全部申請文件須包裝完好,封皮上寫明申請課題、申請單位名稱、地址、郵政編碼、電話號碼、聯系人及注明“環境區劃”字樣,并加蓋單位公章。申請文件一式5份,正本1份,副本4份,在每份申請書要注明正本和副本,正、副本分別封裝并在封面上注明。一旦正本和副本不符,則以正本為準。
寄達申請文件的截止時間為2009年5月18日17:00(以郵戳為準),并同時發送電子郵件,請在郵件主題處注明“環境功能區劃”。招標單位對申請文件在郵寄過程中出現的遺失或損壞不負責任。
環境保護部規劃財務司和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將組織評審組,對申請單位的方案進行評估,擇優確定承擔單位,于2009年5月22日前下達通知。
郵寄地址和聯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苑路大羊坊8號,環保部環境規劃院
郵編:100012;
聯系人: 許開鵬
電話:010-84913882
傳真:010-84915267
電子郵箱:xukp@caep.org.cn
五、課題管理和實施
擇優選定的課題承擔單位,按項目管理要求與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具體商議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研究目標、技術路線、研究內容、階段進度等要求,于2009年5月30日前簽訂合同。除特別說明外,各課題承擔單位應于2009年6月底前提出研究大綱;2009年10月底前提交研究報告初稿;2009年12月底前提交課題最終成果。
本次公開征集課題是國家財政預算項目,課題承擔單位須專款專用,實行單獨管理、單獨核算,嚴格按照國家財政預算資金管理的有關要求執行,并保障課題研究工作的順利實施。
課題承擔單位應廣泛聽取各方專家意見,加強實地調研與實踐,注意與其他課題的銜接聯系,切實保證課題研究進度和質量。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將分別指定專人負責不同項目的跟蹤管理,研究期間,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可依據研究工作需要,要求承擔單位作若干研究進展情況匯報。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