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64ku0"></samp>
  • <samp id="64ku0"><tbody id="64ku0"></tbody></samp>
  • 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規章 >>內容詳細

    四川省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

    2009-07-31 10:16:50  
    文件編號:川府發[2007]8號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級各部門:


      為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實現我省“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的節能目標,推動經濟社會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國發〔2006〕28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作出如下決定。


      一、必須把節能工作擺在優先突出的戰略位置


      (一)節約能源刻不容緩。能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節約能源是關系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黨中央、國務院對此高度重視。我省是人口大省,能源資源相對不足,煤炭人均可采儲量僅為全國的25%,世界的14%,石油依賴度接近100%。能源消耗較高,2005年我省萬元GDP能耗比全國高254%,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比全國高359%。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生產方式還沒有得到根本轉變,高耗能行業增長過快,能源消耗增幅快于生產增幅, 2005年全省能源消耗總量增長56%,比能源生產總量高09個百分點。我省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的階段,能源消耗強度較高,消費規模不斷擴大,能源供需矛盾將會越來越突出。全社會能源憂患意識和節能意識不強,節能政策法規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節能投入不足,技術開發和推廣運用不夠,節能基礎工作嚴重滯后。能源問題已成為制約我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們要從促進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的高度增強能源的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把節能工作擺在更加優先、更為突出的戰略位置,作為轉變增長方式的主攻方向,作為經濟結構是否優化的重要標志,作為檢驗科學發展觀是否真正落實的衡量標準之一,切實做到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二)加強節能工作意義重大。節能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是解決能源問題的根本途徑,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必然選擇。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把降低單位GDP能耗列為“十一五”規劃《綱要》約束性指標。加強節能工作既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也是一項十分緊迫的工作。各地、各部門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要充分認識加強節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深入扎實地抓好節能工作,確保我省“十一五”節能目標的完成。


      二、明確節能工作的總體要求、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三)總體要求。節約能源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為核心、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為重點、加快技術進步為根本、完善政策法律為保障,調動市場主體節能的積極性,增強全社會的節能意識,建立健全節約能源的體制機制,逐步形成節約型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四)基本原則。


      1堅持開發與節約并舉,節約優先、效率為本的方針,大力推進節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穩步擴大能源生產能力,著力優化能源結構,增加能源有效供給。


      2堅持發展與節能相結合,把節能作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主攻方向,從根本上改變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把節能作為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手段,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


      3堅持政府調控與市場調節相結合,通過制訂能源發展規劃,完善節能政策法規,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促進能源有序開發和合理配置。建立能夠反映能源稀缺程度和市場供求關系的價格機制,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促進能源高效利用。


      4堅持體制創新和技術進步相結合,建立有利于節能降耗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形成有利于節能降耗的科技研發、推廣和應用體系,為節能降耗提供堅實的體制基礎和有力的技術支撐。


      (五)主要目標。“十一五”期間,單位GDP能耗降低20%,年均節能率44%,萬元GDP能耗由2005年的 153噸標準煤下降到2010年的 122噸標準煤,重點行業單位能耗達到或接近全國“十五”末的平均水平,力爭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33%,建筑業增加值能耗降低20%,服務業增加值能耗降低25%,農業增加值能耗降低10%,初步建立起節能的標準體系、政策支持體系、技術創新體系、監督管理體系和評價考核體系,構建節能型的產業體系,形成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


      三、抓好重點領域節能


      (六)強化工業節能。突出抓好鋼鐵、有色、煤炭、電力、化工、建材等重點耗能行業節能,重點抓好列入國家“千家企業節能行動”的39戶企業節能工作,確保“十一五”期間完成節能2875萬噸標煤的目標任務。對全省年耗標煤3000噸以上的用能企業實行分級管理和分類指導,省抓好年耗標煤35萬噸以上企業節能降耗工作。積極開展建立節約型企業的活動,選擇部分市(州)進行試點,逐步在全省推廣。


      (七)積極推進建筑節能。研究制定全省建筑節能管理辦法,大力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到2010年全省大城市既有建筑要完成節能改造面積25%、中等城市15%、小城鎮10%的目標。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嚴格實施節能50%的設計標準,凡財政撥款或補貼的行政機關辦公用房、公共建筑、經濟適用房、示范小區和國家投資的生產性項目必須率先嚴格執行節能設計標準。大力發展建筑節能自保溫體系,到2010年新建建筑新型墻體材料使用率達65%。


      (八)加強交通運輸節能。積極推行節能型綜合運輸體系建設,加快發展鐵路和水上運輸,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和城市軌道交通,淘汰老舊鐵路機車、汽車、船舶,鼓勵使用節能環保型交通工具和替代燃料,積極推進壓縮天然氣(CNG)替代汽油工作。


      (九)引導商用和民用節能。在公用設施、賓館商廈、寫字樓、居民住宅中推廣采用高效節能辦公設備、家用電器、照明產品。開展創建“綠色住宅”、“綠色酒店”、“綠色寫字樓”等活動,嚴格執行公共建筑空調溫度設定標準,禁止城市公用設施建設、布置浪費能源的各種形象工程。


      (十)抓好農村節能。加快淘汰和更新高耗能農業機械、機具, “十一五”在完成200萬口戶用沼氣的同時抓緊建設大中型畜禽養殖企業的沼氣建設工程,建成一批集中供沼氣、沼氣發電示范項目。推廣省柴節煤灶,鼓勵以電代柴。大力發展小水電、風能、太陽能以及農作物秸稈氣化集中供氣系統。


      (十一)推動政府機構節能。各級政府部門和領導干部要在節能工作中發揮表率作用。建立政府機構節能目標責任制和能耗統計體系。制定和實施機關辦公樓資源節約標準、公務用車和辦公設備配置標準、耗能產品和設備能耗標準,安裝或更換節能型燈具、空調和辦公設備,大力推動政府節能采購和公務車節能。


      四、培育節能型產業體系


      (十二)發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產業。按照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的要求,優先發展現代農業,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有條件的大中城市要逐步建立以服務業為主的產業體系。立足節約能源推動產業發展,通過產業升級促進能源節約,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十三)限制產能過剩行業和高耗能產業發展。認真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產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的通知》(國發〔2006〕11號)和省政府制定的關于水泥、煤炭、電解鋁、電石、焦炭、紡織等行業結構調整的意見,限制產能過剩行業盲目擴張,嚴格控制新開工高耗能項目,遏制高耗能行業過快增長。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工藝、技術和設備,定期公布國家明令禁止或限期淘汰的落后用能技術及高耗能產品、設備,加大監督檢查力度,有計劃、有步驟地依法關停一批能耗高、污染重、技術水平低的落后企業。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出口。


      (十四)優化能源結構。堅持以電力為中心,形成以水電和天然氣為重點,煤炭為基礎,核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為補充的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把我省建成全國最大清潔能源基地,到2010年,清潔能源占全省一次能源的比重達到60%,清潔能源占全國的比重在目前24%的基礎上明顯提高。


      五、建立節能科技支撐體系


      (十五)加強節能技術開發。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把節能技術、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自主研發和引進消化再創新作為科技投入、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的重點,推廣應用國家有關節能產品標準。大力支持科研單位和企業開發節能技術、裝備和產品,優先支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解決共性和關鍵技術的示范項目,加大新型照明、節能型空調、余熱回收利用、建筑保溫等領域的研發力度。建立節能技術信息發布制度。


      (十六)加大節能技術改造和推廣。制訂和實施分行業的節能技術改造計劃,推廣應用節能技術、節能設備、節能工藝和節能材料。用高新技術、先進適用技術、清潔生產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對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的節能技術改造項目給予資金和政策支持。組織實施燃煤工業鍋爐(窯爐)改造、區域熱電聯產、余熱余壓利用、節約和替代石油、電機系統節能、建筑節能、能量系統優化、綠色照明、政府機構節能及節能監測和服務體系建設等10大重點節能工程。建立節能技術服務體系,促進各級各類技術服務機構轉換機制、創新模式、拓寬領域,增強服務能力,提高服務水平。


      六、構建節能監督管理體系


      (十七)加強規劃指導。各地、各部門要把節能降耗的約束性目標作為本地區、本部門“十一五”規劃和有關專項規劃的重要內容,明確目標、任務和措施,認真編制和實施本地區和行業的節能規劃。


      (十八)實行建設項目能耗評估和審查制度。新建、改建和擴建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設計和建設,應當遵守合理用能標準和節能設計規范,其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申請報告)應當包括合理用能的專題論證或節能篇(章)。有關部門要對固定資產投資進行節能評估和審查,對未進行節能審查或未能通過節能審查的項目不得審批、核準和備案;項目建成后,達不到合理用能標準和節能設計規范要求的不予驗收。


      (十九)推行能效標識和節能產品認證制度。實施強制性能效標識制度,在家電、電動機、汽車和建筑上推廣應用能效標識,有關部門要定期開展能效標識實施情況的專項檢查,建立有效的政府監管、社會監督和企業誠信機制。建立節能產品認證制度,規范認證行為,擴大認證范圍。


      (二十)抓好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重點用能單位要建立嚴格的節能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勵機制,將節能降耗的目標和責任層層落實。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督促重點用能單位編制節能規劃,建立節能管理制度,開展節能審計。


      (二十一)加強節能監督檢查。各地、各部門要盡快建立節能監督體系,加大節能監督檢查力度,重點檢查高耗能行業和企業以及機關、商廈、賓館、寫字樓等公共設施的用能情況、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情況、產品能耗標識、建筑物設計標準、行業設計規范執行等情況。嚴禁生產、銷售和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產品。達不到建筑節能標準的建筑物不準開工建設和銷售。


      七、完善節能政策措施


      (二十二)完善能源價格機制。建立反映能源供求狀況和體現能源稀缺程度、促進節能的價格形成機制,形成資源類產品價格聯動和傳導機制。加大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力度,科學合理提高能源價格,按照產業政策實施差別化能源價格政策,制定能耗超限額加價的政策措施。建立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的價格掛鉤和動態調整機制,推進煤炭價格市場化改革,落實高耗能行業差別電價政策,擴大差別電價實施范圍,提高淘汰類企業和限制類企業的加價標準。


      (二十三)加大節能支持力度。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大節能的資金投入,重點支持節能技術改造與產品推廣、示范試點、宣傳培訓、信息服務和表彰獎勵等工作,落實國家對節能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發展的財稅優惠政策,加大公共財政對節約資源管理和政府機構節能改造的支持力度,將部分能源調價收入用于支持節能技術、產品、工藝、設備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的開發利用。


      (二十四)拓寬節能投融資渠道。支持金融機構加大對節能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引導社會各方面加強對節能的資金投入,鼓勵企業增加節能投入,通過市場直接融資加快進行節能降耗技術改造。


      八、健全節能保障制度


      (二十五)建立節能目標責任制和評價考核制度。將列入“十一五”規劃綱要的節能降耗指標分解落實到各市(州)、縣(市、區)和重點企業(行業),實行嚴格的目標責任制。將節能降耗指標納入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和年度考核體系,作為各級人民政府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考核內容,作為國有大中型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的重要考核內容,實行節能工作問責制。


      (二十六)實施能耗公報制度。省發展改革委、省經委、省統計局要定期向社會公布全省和各市(州)、重點企業(行業)能源消耗和節能降耗情況。各市(州)人民政府要建立本地區能耗公布制度。有關部門要把節能降耗指標作為分析經濟運行和評估各項規劃實施的重要內容。


      (二十七)實行節能獎勵制度。各地、各部門要研究制定科學合理的節能獎勵辦法,對在節能管理、節能科學技術研究和推廣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能源生產經營單位和用能單位應對在節能工作中作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九、加強節能工作的組織領導


      (二十八)明確責任主體。各級人民政府要對本地區節能工作負總責,把節能工作納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建立節能工作領導和協調機制,加強對重點地、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節能情況的監測預測,制定針對性和操作性強的節能政策措施。各地、各部門的主要負責人要親自抓,研究解決節能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確保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在省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省發展改革委負責全社會節能工作的統籌協調和綜合平衡,研究制定全省節能工作的政策措施,審核、上報爭取國家資金的重大項目;省經委負責工業節能工作;省建設廳負責建筑領域和重點項目建設的節能工作;省交通廳負責交通領域節能工作;省旅游局負責旅游行業節能工作;省機關事務管理局負責省級機關節能工作。各地、各部門要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形成條塊結合、上下聯動的節能工作機制。各地、各部門要盡快研究制定本地區、本行業節能工作實施意見和方案,明確節能目標任務和主要措施。


      (二十九)加強節能管理隊伍建設。各級人民政府要充實節能管理力量,完善節能監督體系,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節能工作的監督管理和日常監察、監測工作,依法開展節能執法和監察、監測。


      (三十)強化能源統計和計量管理。統計部門要會同有關方面建立能夠反映能耗水平、節能目標責任和評價考核制度的節能指標體系、統計和核算制度,強化對能耗指標的審核,做到統計數據準確、及時。質量監督部門要督促企業合理配置能源計量器具,加強能源計量管理。各級人民政府要為統計和計量部門依法行使節能統計調查、統計執法和數據發布等提供必要的工作保障。


      (三十一)廣泛開展節能宣傳、教育和培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教育、文化等部門和節能主管單位及有關社會團體要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宣傳能源的形勢和節能的意義,增強節能意識,形成全社會共同節能的良好氛圍。教育、節能主管部門、有關行業協會和企業要加強節能培訓,普及節能知識,推廣節能技術。


    二○○七年一月二十二日


    主題詞:經濟管理 能源 節能 決定


      抄送:省委辦公廳,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省政協辦公廳,省紀委,省法院,省檢察院,成都軍區,省軍區。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2007年1月29日印發

    會員驗證

    提交關閉

    毛片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无码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影片| 亚洲毛片av日韩av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蜜桃 | 久久久999久久久精品| 国产在线国偷精品免费看| 国产AV日韩A∨亚洲AV电影 |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精品首页|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动漫|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日韩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蜜桃| 国产亚洲高清在线精品不卡| 国产精品视频1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97热久久免费频精品99|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电影在线| 97久久精品国产成人影院|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图图等你|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 久久精品国产9久久综合| 国产成人精品AA毛片| 国产精品后入内射日本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字幕久久不卡|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系列|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被多人伦好爽|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高清不卡| 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软件| 久久精品免费网站网| 91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青草| 思热99re视热频这里只精品 | 人妻少妇看A偷人无码精品视频| 97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专区| 国产精品机视频大陆|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精品久久久久国产免费|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蜜月| 国产精品自拍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