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貴紅有些苦惱。
從當初一個建筑工地打工仔,到如今擁有規模化生態野豬養殖場、規模化小白牛肉奶公犢養殖場、有機蔬菜生產基地、有機肥生產廠、生物飼料廠、大型寒地沼氣生產基地、旅游基地、銷售公司等等一系列企業的老板,他被冠以企業家的名號,然而一旦別人問起他是做哪一行的問題,他常常會有些遲疑。
他不知道自己是從事哪個行業的。
之前,他創辦的企業在養殖基礎上形成的“牧、沼、蔬”生態模式的建立,被有關部門認定為“生態農業”。但王貴紅并不把自己定義成從事農業產業化的企業家。創業10年后,他把自己的企業理念定義為“聯合?生態?愛”。
“生態農業僅僅是其中一個環節,我們的企業,就是要搭建一個各項資源能聯合到一起的平臺,在生態農業基礎上,形成真正的循環經濟,從而實現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這是王貴紅的理想。一個浪漫卻又現實的理想。
打工仔回鄉創業
今年39歲的王貴紅是打工仔出身。16歲那年,哈爾濱市道里區新農鎮農民初中畢業后,他把書包一扔,開始了建筑地的打工仔生涯。打工10年,什么苦,什么累,都嘗過,但創業致富的夢想,一直在他腦子里回繞。
道里新農鎮一直有著奶牛養殖傳統,經過多次市場考察,王貴紅發現奶牛養殖風險低,是個長遠的創業項目。于是,進入21世紀,王貴紅放棄打工生涯,回鄉頂著重重壓力,借錢買了8頭奶牛,開始了他的奶牛養殖事業。把養牛當成了自己實現創業夢想的目標,王貴紅自然視牛如命,甚至朝夕與牛為伴。可是由于不懂技術,剛出生的小牛及母牛相繼死去,心疼的他幾天沒吃下飯。
雖然只有初中文化,但這件事也讓王貴紅明白一個道理,即便是養牛,也必須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總結清了教訓后,他先是到了北京參加技術培訓,后又到農墾學習養殖,然后再到獸醫站學習防疫,并且四處求教技術能手。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很快就熟練掌握了奶牛養殖管理技術,成為遠近聞名的養殖能手。王貴紅的創業致富之路開始明朗起來。
王貴紅并不滿足。2005年,村子附近的一家養殖場要出售,王貴紅認識到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拿出自己所有的積蓄,錢不夠,他又四處貸款,花了500萬將養殖場買下,組建了他人生里第一個創業平臺――松森奶牛養殖場,開始了他的創業新里程。
步入生態農業領地
養奶牛也可以發大財,王貴紅的創富之路,被附近鄉親們效仿。王貴紅隨后發現,自己帶領鄉親一起致富的理想并沒能實現。原來,村里普通散戶養殖條件簡陋,在簡易的露天牛棚里,奶牛長期跪地對前膝蓋損壞很大,導致牛的身體狀況根本不能高效產奶。而且個人放養耽誤人勞作時間,占用大量人力,更要命的是,村里家家戶戶養牛,奶牛產生的糞便隨處可見,天氣一轉暖,整個村子的臭味彌漫,衛生狀況急劇惡化。
有沒有一種方法能有效解決這些散養戶面臨的問題呢?一次到托兒所接孩子的經歷給了他靈感,一個大膽的念頭閃過:能不能也辦個“托牛所”,讓散戶把牛都放到自己這里,由自己集中放養,像照顧孩子一精心照料、統一管理。沒有嘗試就永遠都不知道結果,王貴紅從小就有的那種敢干勁頭,再一次鼓動起來。
2006年,他又投資500萬元建立了“托牛所”。所有集中在“托牛所”飼養的奶牛,由養殖場進行統一食草、防疫、醫療、榨奶、管理,并處理糞便。奶農只需負責托牛所內奶牛的草料,奶牛的住、防疫、醫療、配種都不收費。于是,被人們稱為“托牛所”的松森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立了。
王貴紅創辦的“托牛所”很快得到了四周散養戶的信任和青睞,甚至400公里外的北安市奶牛養殖戶,也將自家的200頭奶牛牽進了王貴紅的“托牛所。”用村里散戶的話說:“過去又種地又養奶牛心掛兩頭,如今我把奶牛放在托牛,自己還可以出去打工,不操任何心,每年還可以多收入1萬元,這樣的好事到哪去找!”
而“托牛所”的創新經營模式,不僅僅給養牛戶帶來實惠,也讓一向敢想敢干的王貴紅再次收獲了創業致富的新收獲。就是憑著創新思維,王貴紅的松森養殖有限公司從一個單一的小規模牧場型奶牛養殖企業,發展成為一個占地50萬平方米、注冊資金3000萬元;資產總額7000萬元,銷售收入3000萬元的集奶牛養殖、沼氣、有機肥、無公害有機蔬菜、農產品深加工、農業生態園區于一身的綠色環保型現代化農業企業。
王貴紅又一次成功了。
循環經濟是篇大文章
隨著養殖場規模的不斷擴大,王貴紅又發現了新的問題:大量禽畜的糞便尿液不僅大大加大了工人的工作量,而且污染環境。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有效地解決糞便,甚至變廢為寶呢?他又把自己埋進了書堆里,通過查看資料,學習同行業的經驗和技巧,甚至請來專家幫助出謀劃策。不久,一個建立“牧、沼、蔬”循環經濟模式的想法就產生了。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之后,他再一次投入近500萬元,建設了一套10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氣工程,并采用“沼渣干化”等技術開發有機肥投入使用。這套設備不僅解決了環境污染和糞污綜合治理利用問題,還極大地節約了能源。現在這套沼氣系統每年可處理糞污1萬多噸,可生產沼氣7萬立方米,生產沼渣沼液2.6萬噸。利用沼渣干化形成的有機肥,他帶領當地農戶開始種植有機蔬菜,生產無公害有機食品,農戶每年每人可以增收萬余元。而王貴紅也因此探索出一條新的發展之路――在生態養殖基礎上,他的循環經濟模式的養殖、種植、加工環節,都成了賺錢工具。他的創業平臺松森養牛場,已經被改造成松森生態養殖公司。
如今,生態農業為核心的松森循環經濟產業模式擁有了眾多子機構。在這套眾多產業配合的循環鏈條中,王貴紅傾心的松森品牌,已經實現了從生物飼料――生態養殖――寒地沼氣能源――有機肥――有機蔬菜糧食牧草種植――銷售到環保人居的循環生態農業模式,而來自政府部門的消息說,松森取得的業績,標志著黑龍江的生態農業已走到了全國的前列。而對王貴紅而言,松森循環經濟模式取得的社會價值遠遠大于其經濟價值。從經濟價值層面看,松森的循環經濟模式遠遠超過了普通的養殖模式。
2010年,哈爾濱市有關部門約請相關領域專家,給松森公司算了一筆賬:一個鏈條下來,以公司每年出欄3000頭計算,銷售經濟價值要比普通家豬高出600萬元左右,同時糞便產生的沼氣經濟價值為135萬元、有機肥120萬元。也就是說,僅此一項,公司可以多產生收益1000萬元。
而從社會價值來看,效益更是巨大:通過這樣的飼養方式,可年節約糧食225萬斤、年節約電85.05萬瓦、年節約標煤283.5噸、年減少排碳1506噸,完全具備“成本低、經濟效益高、節能減排好”的標準。
經過黑龍江省農委等有關單位確認,松森模式對于確立“牧、沼、蔬”生態模式的建立,起到了表率作用。更重要的是,松森循環經濟模式如果在黑龍江等高緯度地區推廣復制后,會進一步確立高緯度地區在生態環保等領域的地位,帶動當地生態農業向高附加值轉變,促進地區經濟的生態產品品牌升級和整體生態農業產品價格的倍數提升,對推動當地GDP大幅增漲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松森模式的生態王國夢
松森在發展循環經濟方面做了大量有益和探索,并已取得了顯著成效。做世界生態農業領先品牌的目標,王貴紅率領著松森人達到了。
2010夏天,用了幾個月的時間,王貴紅又一次勾畫出了一幅心目中那個生態王國的藍圖,對于新藍圖,他提出了一個頗有些浪漫的公司理念“聯合?生態?愛”。為此,王貴紅決定再上馬了一個“循環經濟體”:在三江平原,再建設一個以生態養殖為核心的松森產業。
這一次,他選擇是蛋白犢公牛養殖。據介紹,這種被松森定名為“小白牛”品牌的乳公牛犢肉是犢牛出生后在人為控管下,完全用全乳、脫脂乳或代用乳進行喂養,喂養120天左右,當其體重達到150公斤左右時屠宰,其營養價值在人們所食的肉類中最高,蛋白質含量比一般牛肉高63.8%,而脂肪卻低95.9%。日本把這種生產方式稱之為“肉用乳犢育成新法”。據了解,“小白牛肉”價格高出一般牛肉10倍以上,在國際市場上的售價遠遠高于普通育肥牛,是高級宴席上的一道名菜。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王貴紅大膽地把他的松森模式復制到了三江平原――黑龍江省具有奶牛公犢充足的資源優勢,同時,黑龍江省乳用牛良種化程度及存欄數量遠遠高于肉用牛,進行小白肉牛的工廠化生產,既可以獲取規模化、優質高檔牛肉產品,又能大幅度提升養牛業的經濟效益,成為發展規模化肉牛業的一個重要方向。
如今,在我國農牧業核心區域的三江平原上,通過復制已經成型的松森模式,開發工廠化生產我國的優質高檔牛肉,在王貴紅看來,已經不僅僅是個經濟投資,相反,松森模式又一次布局,又一個基地建成,他心目中那個生態王國的夢想,就有了又一個實現的機會。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