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重金投入,全方位布局。2007年以來,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3R”原則,投資60余億元,實施循環經濟項目284項,努力構建物質循環新流程,深入發展循環經濟。“十一五”期間,經過大規模技術改造,技術裝備和生產工藝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逐步形成設備大型化、產品系列化、管理信息化、技術現代化、品種規模化,為整體推進低碳經濟發展戰略奠定基礎,拓寬了空間。二是借助“外腦”為低碳經濟提供技術支撐。先后與18家知名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建立長期穩定合作關系,建立19個聯合研究中心,啟動了30多個重大聯合研發課題。三是積極探索新的低碳合作模式。近日,首個零投資的BOO合作項目—兩臺105m2燒結機脫硫工程開工建設,為鋼廠再裝“綠肺”。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CDM項目通過“碳交易”累計收益2.5億元,成為我國鋼鐵行業二氧化碳減排指標簽發量最多、收益最大、項目運作最成功的CDM項目。目前,山鋼煤炭、電力、水等主要指標消耗總量呈逐年降低趨勢,噸鋼耗水指標連續七年保持國內領先、世界先進水平。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