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以來,阿拉善經濟開發區立足建立節約資源、能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發展方式,循環經濟層次和水平進一步提高。
按照新型工業化和發展循環經濟的理念,開發區大力實施項目引進戰略,突出延伸完善產業鏈條。一批關鍵性主體項目在開發區落地生根。投資128.6億元先后實施了100萬噸PVC、300萬噸焦化、20萬噸甲醇、6000噸多晶硅、3.5萬噸苯胺基乙腈、3萬噸靛藍等51個能夠促進產業延伸和產業升級的重點工業項目,已建成投產和具備投產條件的項目34個。
在發展循環經濟延伸產業鏈的同時,開發區圍繞鹽化工、煤化工兩大主導產業,培育出一批技術、產能居國內外第一的企業和項目。蘭太公司4.5萬噸金屬鈉、500噸高純鈉和泰興泰豐3萬噸靛藍產能居世界第一,中鹽氯酸鈉、三四氯乙烯和慶華20萬噸焦爐煤氣制甲醇項目工藝、單套產能均居全國第一。焦炭企業由6家減少到4家,產能由107萬噸提高到315萬噸,集中度進一步提高。不僅如此,開發區還充分發揮中鹽吉鹽化集團、慶華集團等大企業的集聚和規模效應,培育了煤-電-電石-PVC一體化的鹽化工循環產業,以焦爐煤氣制甲醇為主的煤化工和以染料、天然氣為主的精細化工三條循環經濟產業鏈,基本形成了以鹽化工、煤化工、精細化工、特色冶金、光伏產業、物流、建材、綠色生態產業等相互配套、相互銜接的循環經濟發展格局,資源轉化水平和綜合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區域性綜合競爭優勢不斷增強。通伸延循環經濟產業鏈,開發區對缺項項目開展重點招商,重點引進了一批環境污染小、財政貢獻大、吸納就業多、科技含量高、對產業發展具有支撐帶動作用的項目。自2006年以來,累計引進項目55個,到位資金173億元,規模以上企業由26戶增加為38戶,億元以上產值企業由9戶上升為14戶。
五年來,開發區積極引導、支持企業與高等院校建立產學研關系,逐步建立起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慶華、蘭太、太西煤先后成立了自治區級企業技術中心,蘭太公司被認定為自治區高新技術企業,并建立了自治區級鹽化工企業重點實驗室,慶華集團建立了自治區級企業研發中心,圣氏化學公司和達康公司被認定為自治區民營科技企業。慶華集團獲得內蒙古科技創新型企業榮譽稱號,被列為自治區第一批循環經濟示范企業和全國第二批循環經濟示范試點單位。
此外,圣氏化學、中鹽吉鹽化集團氯堿化工、太西煤烏斯太焦化等9家企業成立了盟級企業研發中心,蘭太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太西煤烏斯太焦化股份有限公司、達康精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的8個項目獲自治區科技進步獎。開發區整體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高。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