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30日至12月1日召開的山東省政協十屆十五次常委會議上,“循環經濟”成為使用頻率最高的關鍵詞。省委副書記、省長姜大明在會上向委員們通報了正在起草的山東省“十二五”規劃的情況,希望委員們為此積極建言獻策。
作為全國首批循環經濟試點省,山東省萬元GDP能耗4年來持續下降,COD和SO2排放量累計削減率分別達到國家規定目標的107%和103%,完成省定削減任務的88.8%和103%。然而,區域循環經濟缺乏規劃指導、資源再生利用層次較低、相關法規政策不配套、相關技術支撐和資金支持匱乏仍是不容回避的客觀現實。
為協助山東省委、省政府做好發展循環經濟的“大文章”,省政協年初即召開主席會議,將這一專題確定為今年的工作重點。從3月下旬開始,省政協組織召開4次座談會,征集了100余條意見建議。調研組還先后赴廣東、甘肅等6省考察,省內青島、煙臺、日照3市專題調研。省政協最終形成了《關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的建議案》。省政協人資環委還附上一本精心編撰而成的《研究報告》,為常委們建言獻策提供參考。
建議案提出,應高起點研究制定全省發展循環經濟總體規劃及重點市(縣)、重點領域的循環經濟專項規劃;成立山東省循環經濟發展領導小組,設立專家顧問團以提高決策咨詢。盡快出臺《山東省循環經濟促進條例》,建立和完善循環經濟評價考核指標體系及統計制度、制定發展循環經濟的導向目錄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
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即所謂一“黃”一“藍”是山東省在“十二五”期間發展循環經濟的重中之重。建議案提出,“黃區”建設應以資源高效利用和生態環境改善為主線,將其打造完善成環渤海地區高效生態經濟特色的發展新模式;“藍區”建設應把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放在突出位置,集約高效利用資源,實行海路環境同治。要深入研究“兩區”的資源稟賦、產業布局、發展現狀和潛力,制定切實可行、配套齊全的循環經濟發展規劃,以循環經濟理念貫穿“兩區”建設實踐。中共山東省委副書記、省政協主席劉偉表示,省政協將結合常委們的意見建議,歸納整理成綜合議政報告,及時報送省委、省政府參考。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