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蕩漾,輕拍湖岸;綠柳含煙,輕擺迎客。8月23日上午,淮北市南湖濕地公園內,諸多游人正趁著周末,感受這城市一角的寧謐和輕松。
“以前這兒是采空塌陷區,四處是泥濘。 ”正在南湖濕地公園內垂釣的朱松說,他就住在附近的工人村。現在,只要有空他就會到公園來玩耍,“環境美,空氣質量也好。 ”其實,到公園休閑的不僅是附近村民,還有很多則來自淮北市區以及附近其他一些城市的居民。 “周末的時候我常會開車帶一家人來這里玩玩,感覺很愜意。 ”來自徐州的周先生說。
作為淮北煤炭工業發源地,淮北市烈山區經過半個世紀的煤炭開采,共造成2.5萬多畝土地塌陷。烈山區委、區政府的決策者們面對生態環境嚴重惡化等狀況,逐漸認識到必須轉變思想,才能找到出路。經過10余年不懈努力,全區目前已經治理和利用塌陷土地約1.3萬畝,并逐漸形成了“耕地—采煤塌陷—綜合治理—形成新的耕地—綜合利用”的“占補平衡”局面。經過多年的綜合治理,昔日塌陷區成了全國塌陷土地復墾示范和休閑觀光示范區。其中濕地面積210公頃的南湖濕地公園,已成為居民游覽、觀賞、文化娛樂的勝地。
就一座因煤而建、緣煤而興的資源型城市而言,經過近50年的開發建設,淮北市已經到了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為把淮北打造成皖北乃至黃淮海地區最宜人居、最宜創業的山水生態城市,該市加快城市化建設進程,圍繞建設“山、水、城”相依的宜居城市,完善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科學編制核心區控制性規劃、水資源配置規劃和生態城市建設規劃;加強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加大塌陷區綜合治理力度,依托煤礦沉陷形成的湖泊,治理改造現有水系,實施生態恢復工程,并啟動城市濕地保護工程。同時,淮北還把實施工業強市戰略與建設循環型經濟試點市、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市結合起來,緊抓循環經濟試點工作不放。
生活在這座城市里的人們,以及來自他鄉的客人,在不知不覺中,正享受“打造山水生態城市”的成果。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