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表示,我國正在實施的4萬億元經濟投資計劃中有2100億元用于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和生態環境建設。
現在,循環經濟已經不僅僅是個概念,開始從公司的增利和競爭力體現出來。越來越多的公司加入到"循環經濟"當中來,例如部分鋼鐵行業、化工行業等制造業企業,已經實現了循環式生產,并且通過生產過程中的循環再利用實現了增收。
今年起,我國循環經濟的政策推動開始加速。而早在2005年,我國便出現了循環經濟第一批試點單位,七個重點行業中42家企業成為首批"吃螃蟹"者。不過當時僅僅處于試點階段,各地并未出臺相關鼓勵政策。在經歷三年的"試點"之后,我國《循環經濟促進法》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各地方政府也隨之積極出臺相關鼓勵措施,循環經濟被提上經濟發展的重點議題上來。
4萬億投資正是促進企業轉型的良機,循環經濟將享受部分份額。"假如中國不采取行動發展可持續經濟,那么未來將沒有出路。"解振華稱。
利益是驅使企業主動實現循環經濟的最有效法寶。很多上市公司分享到循環經濟政策的優惠蛋糕。7月初,江西水泥因循環經濟收到江西省財政廳下撥的730萬元補貼;恒邦股份于7月初因循環經濟項目獲得1000萬補助。
除了直接補貼鼓勵,循環經濟項目的免稅政策同樣吸引人。今年1月1日起,對銷售再生水、以廢舊輪胎為全部生產原料生產的膠粉、翻新輪胎、生產原料中摻兌廢渣比例不低于30%的特定建材產品實行免征增值稅政策;企業從事公共污水處理、公共垃圾處理、沼氣綜合開發利用、節能減排技術改造、海水淡化等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的所得,第一至第三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四至第六年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政策"讓利",將使眾多企業主動投身循環經濟轉型中來。
一批循環經濟的先行者,已在循環經濟的發展道路上占據優勢。如首批循環經濟試點中的貴糖股份、亞泰集團、祁連山、山東?;?、蘇州高新等5家公司,實實在在享受到循環經濟為企業增加利潤的好處,并在行業中擁有了優勢競爭位置。
除了上述5家公司,《投資者報》研究認為還有5家實現循環經濟的公司,未來具有寬廣的發展前景,這5家公司為鄂爾多斯、華電能源、開灤股份、興發集團和盤江股份。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