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31 02:22:42
本網訊記者雷漢發、通訊員李永利報道:2月1日從河北省撫寧縣有關部門獲悉,2008年,該縣以打造循環經濟發展示范區為抓手,既做好經濟增長的“加法”,又做好節能減排的“減法”,收到了一升一降的喜人成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分別達到118億元和13.9666億元,同比增長了10%、48.6%;主要污染物COD和 SO2的排放量分別為5596.15噸、10227.74噸,同比削減了31.58%和22.52%。
近年來,撫寧縣培育出了煤炭、冶金、水泥、玻璃、造紙、運輸等一批支柱產業。然而,傳統的發展模式帶來了嚴重的資源浪費、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水泥企業的粉塵和造紙企業的污水,讓撫寧戴上了“北塵南水”的黑帽子。“十一五”期間,該縣綜合能耗降低和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削減指標均高于全省標準。對此,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全面推進節能減排,在分別追求“正數”和“負數”中,傾力建設循環經濟示范區。
強力淘汰落后產能,是這個縣2008年做好減法文章的重頭戲之一。該縣抓住奧運環保這一難得的機遇,果斷做出一次全部淘汰16家水泥企業的決策,將原定到2010年底淘汰水泥落后產能的方案提前到2008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去年6月13日至6月28日,全縣16家水泥企業陸續全部關閉,共拆除23座機立窯和2座旋窯,淘汰落后產能241.6萬噸,每年可減少粉塵排放1.7萬噸,相當于全縣工業粉塵排放量的60%。
與此同時,一座環保型水泥巨頭—— 日產2500噸水泥熟料生產線的信合水泥有限公司于10月投產達效,實現了產能代換。據專家估算,3家這樣的企業就可以等量替代已關閉的16家小水泥企業,既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還會提高對財政的貢獻率。過去一家最小的企業二氧化硫的年排放量也有103噸,而新型生產線僅為63噸,粉塵排放量更是大大降低。
大力推進企業技術改造,是撫寧縣實現“一升一降”的關鍵。在首秦金屬材料有限公司,采用高爐煤氣余壓和鍋爐余熱發電技術,使月發電量達1500千瓦/小時,占總用電量的1/5;配套建設年處理能力560萬立方米污水處理廠,生產用水重復利用率和廢水回用率分別達到98% 和100%。同時,還在4家企業新上5個重點技改項目,年可節約標準煤4.3萬噸。在污染物減排方面,實施了金茂源紙業、縣化肥廠、驪驊淀粉等5家重點工業污染廢水循環利用工程,減排化學需氧量2144噸。
在此基礎上,為進一步提高正數與負數間的“相對值”,這個縣重點實施了綜合整治的“三大工程”,加快循環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進程。
——實施“退黑進綠”工程。在整頓礦業開發秩序的基礎上,鼓勵群眾承包已關閉的礦山,種植生態經濟林,轉產開發綠色產業。目前,全縣板栗總面積已達32萬畝,北部山區6個鄉鎮全部達到萬畝以上。
——實施“污水”處理工程。為解決造紙企業排放污水而形成的“南水”問題,投資1.5億元建設日處理污水7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同時加大對縣內過境最長河流洋河的治理保護,投資1.75億元對洋河入海口段進行綜合治理,變過去的“排污河”為水清、流暢、岸綠、景美的生態河、景觀河。
——實施清潔能源工程。充分利用驪驊公司在處理廢水中產生的沼氣,解決縣城居民供熱燃氣。去年新增聯片供熱面積7萬平方米,使集中供熱達到62萬平米;新增居民沼氣用戶1300戶,使總戶數達到6000戶。此外,還在農村發展戶用沼氣池2.97萬個,在430個村實施了生態富民工程。
相得益彰的加減法文章,使撫寧特色的循環經濟發展示范區初現雛形,也為這個縣科學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據環保部門統計,2008年,全縣大氣環境優良天數達到316天,比2007年增加43天。同時,縣域經濟結構調整步伐明顯加快,全縣新開工千萬元以上項目25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7個,總投資達 28.1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