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有關北京的現代制造業發展問題,文總介紹了海斯頓設備制造的具體狀況,并從環保產業出發,解讀了制造業在產業鏈中的角色問題,文總認為,現代制造業首先是產業鏈的最末端,其更多更大的部分還在上游。其次,北京市發展制造業,即使是現代制造業,需要揚北京所長,如技術,人才、標準、品牌、政策資源等,否則競爭力將大打折扣。
第二,有關當前企業存在的困難問題,文總首先對國家及政府在金融危機來臨時,對企業的關心和幫助表示了感謝,其次提出了民營企業目前的困惑。國家對民營企業在金融危機的時期的投入和支持,相比較國企而言相差許多,僅僅重點關注國企,可能從長遠看對經濟是有一定傷害性的,民企獲得財政和金融支持的力度在顯著降低,從而會造成民企擁有的資源及基礎底蘊不足,對未來的市場發展顯然是不利的。
第三,有關目前環保產業的發展狀況,文總做出了介紹。近幾年的環保行業發展狀況良好,行業全年增長率都基本維持在15%左右。而就桑德本身,原來的增長率幾乎可達到100%,近年來隨著企業的擴大,基數增加,增長率仍可達到45-50%。(據初步估算,2006年全國環境保護相關產業從業單位3.5萬家,從業人員約300萬人,年產值總額6000億元,實現利潤520億元。“十一五”時期,環保產業年均增長率將達15%以上,預計到“十一五”末,中國環保產業年產值將達到1.1萬億元),環保行業產值全國去年約為7千個億,其中北京市僅占4-5%。北京應該可以有更大的市場空間和份額,北京市具有發展環保產業的得天獨厚的條件,高層應該引起重視。但環保是政策性、技術性、綜合性很強的行業,特點獨特,需要深入研究。環保產業十分特別,不是簡單的提供一塊地、給一點政策就可以的,一定要了解產業的核心內涵,一定要有凝聚產業的核心誘因。并且一定要了解環境服務產業鏈的各種需求(政策、技術、資金、市場),才能有效解決,全面提升影響力,促進相關要素的互動。一旦政策、措施得當,北京市應該可能使其環保產業產值占至全國10-20%的份額,達到年1000億元以上。
據悉劉淇書記的此次走訪是以“擴內需、保增長、促發展”為主題的系列專題調研行之一,李士祥、茍仲文、程紅等市委市政府領導陪同調研。桑德環保集團副總裁馬星明、合加資源股份公司總經理張景志、伊普國際總經理李力、海斯頓水處理設備公司總經理馬松林等陪同接待。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