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電 “降低廢棄電子產品對環境的危害,促進廢棄電子產品以無害環境的方式回收利用和處置,走循環經濟之路,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新問題。”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鋁業河南分公司總經理王熙慧告訴記者。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革新,電子產品更新速度越來越快,電子廢棄物數量大量增加,成為新的危險廢物污染源。據統計,我國每年至少有500萬臺電視機、400萬臺冰箱、500萬臺洗衣機要報廢,每年還會有500萬臺電腦、上千萬部手機進入淘汰期。
王熙慧介紹說,電子廢棄物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質。如1臺15英寸的電腦顯示器就含有鎘、汞、六價鉻、聚氯乙烯塑料和溴化阻燃劑等有害物質,電腦的電池和開關含有鉻化物和水銀,電腦元器件中還含有砷、汞等其他多種有害物質。電視機、電冰箱、手機等電子產品也都含有鉛、鉻、汞等重金屬。如果將廢舊電子產品作為一般垃圾丟棄或填埋,其所含的鉛等重金屬就會滲透污染土壤和水質,經植物、動物及人的食物鏈循環,最終造成中毒事件的發生。
目前我國大量的電子垃圾主要由兩個非正規渠道處理,即舊貨市場和拆解作坊。舊貨市場將廉價收到的舊電器,或者經過改裝和翻新重新出售,或者拆解分離出值錢的物資,其余的當作普通垃圾扔掉。拆解作坊則用“土法”分離電子垃圾中的貴重金屬,其他物質隨意丟棄。這兩種處理方法的弊端顯而易見。
王熙慧說,在正規工廠,電子廢棄物經拆解、破碎、研磨、分選等幾道工序之后,便可以分解成金屬富集體、玻璃纖維粉末、塑膠粉末等。對金屬富集體進一步處理還可以得到各種金屬原料。而每一道工序,都是專業性很強、技術含量很高的工作,加快對這些工序的關鍵技術研究,尤其是分選技術的研究,對于降低處理電子廢棄物的成本,加快電子廢棄物的產業化進程大有裨益。政府應鼓勵各級科研部門開展專項研究,并予以經費支持。
王熙慧建議,應加大力度向生產廠商宣傳回收廢棄電子產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關注企業的綠色產品設計,將一些不可回收部件設計成可以回收利用的物質,降低對環境的危害。另一方面,媒體應加強宣傳電子廢棄產品回收制度,使公眾知道如何處置廢棄電子產品,以及隨意丟棄廢舊產品或不正確拆解可能帶來的危害。同時要通過宣傳,引導和鼓勵消費者優先購買對環境有利的電子產品,以及對電子產品廢棄后負責到底的企業的產品。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