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再生膠企業大多在虧本賣貨,要是企業大面積倒閉的話,將會出現廢舊橡膠堆積如山的場景,不僅占用大量土地,還會嚴重污染環境。要解決好廢舊橡膠處理問題,就必須堅持以再生膠為主的循環利用方式。”這是出席2月12日中國橡膠工業協會組織的再生膠生產企業匯報座談會的代表們的共識。
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廢舊輪胎所形成的“黑色污染”正在威脅著人類的生存環境。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廢舊輪胎的積存量已達30億條,并且還在以每年約10億條的速度不斷增長。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輪胎生產國,廢舊輪胎的產生量也在急劇增加,預計到2010年我國廢舊輪胎產生量將達到2億條以上,“黑色污染”造成的危害可能會大于“白色污染”。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廢橡膠綜合利用分會理事長、南通回力橡膠有限公司董事長倪雪文表示,當前適合我國國情的利用廢舊橡膠的方式還應以再生膠為主。膠粉用于高速公路改性瀝青在國際上屬于試驗階段,膠粉的出路現在還沒有打開,沒有市場膠粉就仍然是固體廢棄物;受工藝、原料、設備等因素的限制,國內的翻胎率一直較低;熱裂解技術攻關多年也未能成熟。
南京金騰橡塑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孔德威說,再生膠是膠粉的延伸產品,我國生產的再生膠已經被加工成各種工業用橡膠制品,廣泛用于電力、交通、船舶、建筑等行業,并大量出口,滿足了國內外市場的需要。目前,膠粉主要還是作為再生膠的原料,經過翻新的輪胎最終報廢后仍需要處理。
據了解,目前我國已形成了以再生膠為主,適度發展膠粉,加快以輪胎大企業為主力發展翻新輪胎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廢舊橡膠綜合利用格局。再生膠行業在消除固體污染的同時,又再次嚴重污染環境的歷史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中橡協廢橡膠綜合利用分會專家組組長劉增元介紹,在我國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動態脫硫再生膠生產技術、再生膠尾氣凈化技術和裝置及廢舊輪胎常溫粉碎技術的支撐下,多數再生膠企業硫化氫排放量比國標低2個數量級,廢水閉合循環利用、有組織排放達標、無“三廢”排放已成為主流。同時,石油類排放離析處理、油品回收利用、廢水焚燒技術,徹底解決了含雜環芳烴工業污染的問題。目前,我國再生膠生產在節能、效率、產品質量等方面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環保水平達到歐洲標準。在天然膠再生之外,合成膠再生的工業化品種已擴大到丁基膠、丁腈膠、三元乙丙膠、氯丁膠等多個品種。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現在再生膠銷售價格每噸至少下降了500元,這讓本來就利潤微薄的再生膠企業更加度日如年,加上再生膠被排除在稅收優惠政策之外,很多企業已經維持不下去了。
由于目前賦稅過高已成為產業發展的一大阻礙,再生膠企業還對國家政策提出了具體建議:將廢橡膠、再生膠列入《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對再生膠產品增值稅給予減免80%的優惠政策支持;對再生膠企業所得稅給予全免的優惠政策扶持;在廢橡膠收購經營環節上,為減輕企業負擔,希望企業能夠一直享受繳納增值稅70%退返的優惠政策;再生膠出口退稅享受出口優惠政策,出口退稅率由目前的5%提高到9%。
他們認為,繳納稅收是企業的責任,稅收減免是政府對循環利用、再生資源生產企業的扶持和對企業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支持。企業同時表示,面對目前的不利局面,還要從技術進步、產品優化升級和加強服務等方面做好企業自身的工作,確保平穩較快發展。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