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地都在加大污水處理廠建設,一些地方已經實現了全覆蓋,更多地方也要在今后兩三年內實現這個目標。為了推進污水處理廠建設,很多地方加大了投入,加強了督察檢查,并把污水處理廠建設進展作為政績考核內容,以加快建設步伐。主要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污水處理廠功不可沒。 但是,有了污水處理廠,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因為沒有配套的管網建設,沒有運行經費的保證,沒有高效率的運營管理,污水處理廠要長期正常穩定運行是不可能的。這些年來,一些地方污水處理廠舉行了熱鬧的運行儀式之后,不久就半停半開,最后索性停止運行,幾年之后一些設備儀器就半身不遂了。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足夠運營經費,政府不堪重負。為此,一些地方引入了市場機制,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污水處理領域,但是,由于配套管網建不起來,沒有足夠的污水處理量,經營者難以為繼。在一些地方,即使政府把污水處理廠建起來了,由于管網不配套,民營企業也不敢貿然接手,污水處理市場難以形成。目前,管網建設滯后已經成為阻礙污水處理市場化進程、影響水環境質量改善的突出因素之一。 建設管網比建污水處理場更難。一是投資巨大,少則幾億元,多則幾十億元。二是管網建設比污水處理廠更為復雜,工程量更大,會引發一些社會矛盾,如征地拆遷等。三是污水管網建設運營的權利難以分割清楚。四是一些地方不愿意把如此龐大的投資埋在地下,成為看不見的政績。由于這些原因,民營企業是難以建設污水管網的,污水管網必須由政府來承擔。當前,在國家以及地方政府刺激經濟增長的巨額投資中,有一些投資是用于建設治污設施的。一些民營企業家對于國家把環境保護作為投資建設重點反應謹慎,因為他們擔心政府大量投資進入污水處理市場,會把民營資本擠出來,他們的投資機會反而少了。他們的擔心不是多余的,一些地方已經出現了這個問題,一些民營企業的投資計劃已被打亂。如果因為政府投資增加而排擠了民營資本,這一增一減,不僅不利于擴大污染治理投入規模,也不利于推進污染治理的市場化進程。 政府不要與民爭利。政府應該大量投資于企業不愿做、或者沒有能力做的事情上,這是政府的應盡職責。對于能夠交給市場做的事情則盡量由市場去做,政府則進行監管,提供服務。現代政府應該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要錯位、缺位。在污水處理市場上,政府和企業最好分工合作,政府負責城市污水管網配套建設,為推進污水處理市場化提供服務,同時加強運營商的監管;企業則主要負責污水處理廠的運營管理,有實力的則可以參與污水處理廠建設。 中央和地方有必要進一步細化投資領域,改善投資方式,辦一些以前一直想做而沒有做的事情,做一些除了政府之外市場不愿意做或沒有能力做的事情,使巨額的投資產生最大效益,實現預定的目標。 |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