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由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主辦,以“臨界點——新時代環境企業蝶變與轉型”為主題的“2018中國環境產業高峰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
論壇邀請到北控水務集團高級副總裁于立國做主題演講。
北控水務集團自2008年起步入快速發展階段,資產從當初的48個億,到2018年,總資產規模超過1千億港幣。
北控水務集團增長分為三個階段:2008年-2012年,稱之為投標型增長,基本上以投標獲得項目為主,2012年集團擁有300座污水和自來水廠,之后幾年集團加大對外并購,實現進一步擴張;2012年-2014年,稱之為并購型增長,并購了標準水務、建工環境、實康水務等公司;2015年-2018年,稱之為復合型增長,更多強調水環境業務,投資了一些與水務環保上下游相關的業務,形成了整個北控水務生態圈。
“跑的快、跑的好、一起跑”
北控水務趕上中國水務盛宴的第一波。在起初階段北控水務的特點很簡單,策略也很簡單,即“跑的快”。
跑的快,想盡一切辦法讓自己變的更大。用最多的資源(集團的銷售資源、市場資源、資金資源、政府資源)獲得項目。
在行業有一定影響力、企業規模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內部管理、內部組織流程會造成效率的降低,外部影響因素也會加大,北控水務開始思考“跑的好”。
跑的好,這個過程稱之為內外兼修。“跑的快”強調外部市場,“跑的好”更多強調內部要有足夠的技術能力、服務能力,來支撐龐大的、甚至未來越來越龐大的體系。
2017年北控水務提出了打造環保水務生態系統,概括起來就是大家“一起跑”。雖然我們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是巨大的未來在前面,可能需要很多上下游企業一起才能完成的偉大任務。經過長期思考之后,我們認為對于行業健康發展來說,“一起跑”很重要。
“控、專、王”
集團在整個發展過程中,特別強調風險控制。對于投資的要求,收益只是一方面,更多要強調風險控制。全國幾千個城市,在水環境PPP類項目中,我們第一輪篩選出100個城市,到2018年變成60個城市,其余城市原則上堅決不投。對于比較龐大的北控水務來說,生存仍舊是個問題。我們總裁曾說過一句話,“必須保證每一個項目好,或者保證不好的項目極少,公司才可能有未來”。
第二是業務方向,就是專。集團在發展中也遇到了很多誘惑,但這十年來還是強調圍繞環保來做。特別把傳統的水處理和水環境業務確定為集團發展的主業,其他副業都是通過投資設立一些子板塊或者子集團來做。投了其他的業務板塊,按照市場規則、法人治理結構,讓他們自己成長。
資金問題還是比較傳統的說法,現金為王。
2018年北控水務提出“雙平臺”戰略,希望在未來打造“一內一外”兩個平臺,一是資產管理平臺,一是運營管理平臺。第一目標解決的是錢的問題。無論用什么技術方法解決環境問題,無論是政府出資還是企業出資,都要解決錢的問題。
我們15年前就堅定認為環保行業的終極核武器就是資金來源問題。北控水務未來的核心在運管,希望擁有最好的技術投資、建設、管理、運營能力。錢不是鑰匙,希望當我做的足夠好的時候,有足夠多的錢來完成這件事。在生態戰略下資產管理平臺、運營管理平臺都是開放的,希望更多行業內外的人加入進來。
最后,北控水務提出“共生、互生、再生”。借用總書記所說人類命運共同體,能不能有一個水務環境共同體?這不是一個人、一個公司、一個小團體能完成的大事,環境本來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希望北控水務能為未來整個中國乃至世界水務治理作出貢獻,也希望能和各位攜手完成偉大的任務,謝謝各位。
(以上內容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發言人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