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環保部發布了《關于加強工業園區環境保護工作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進一步明確蒸發塘管理。文件稱:“各類園區不得以晾曬池、蒸發塘等替代規范的污水處理設施,對于現有不符合相關環保要求的晾曬池、蒸發塘等應立即清理整頓”。
2014年9月,騰格里沙漠污染事件曝光,事件主角,正是淪為排污池的蒸發塘,隨后陜西、寧夏、內蒙等地,又多處出現類似狀況的蒸發塘。
蒸發塘,又稱晾曬池。其功用,類似于海邊曬鹽的鹽場,原意是利用自然作用(日照、風等),處理廢水處理流程最后留下的高濃度含鹽水,最終在西部等缺乏納污水體的地區,做到廢水的零排放。
但在現實中,諸多工礦企業排入蒸發塘的,并非處理后的高濃鹽水,而是未經任何處理的工業污水,甚至有個別企業偷偷借此名義進行滲坑排放,嚴重污染地下水。
蒸發塘已淪為排污之地。環保部此次征求意見稿,是系列惡性污染事件曝光后,首次對蒸發塘的管理發表意見。
但據《財經》記者了解,未來蒸發塘不可能徹底退出中國歷史舞臺,其合理功用部分,將改名換姓,繼續存在于化工產業中。
不同解讀
環保部的這一文件,部分媒體解讀為“環保部叫停蒸發塘”。
但在多位產業內人士看來,政策應區分對待:合理利用自然作用、晾曬濃鹽水的蒸發塘,完全不同于淪為排污池、廢水未經任何處理即進入的“山寨蒸發塘”。
后者在于工業污水省去了生化處理環節。生化處理的功能,就在于降低廢水中所含的有機物。而目前淪為排污池的蒸發塘,進入的污水,關鍵問題正在于有機物大大超標。
理想的蒸發塘,是工業污水經過生化處理環節,并將“中水”回輸工業系統中利用,再經過鹽水濃縮,最終形成含極微量有機物的高濃度鹽水,排入蒸發塘,進行晾曬蒸發。
鑒于此,這份文件所指的“規范的污水處理設施”,即指生化處理等系列污水處理設施。而“不符合環保要求”應指未經過相應處理,不達標的污水,及建造不規范的蒸發塘等內容。
“環保部要禁的,是沒有前端系列污水處理設置的蒸發塘;而不是合理布局,作為污水處理一環的蒸發塘。”一位業內人士稱。
環保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石化輕紡評估部副主任周學雙,以不了解情況為由,對此拒絕評論。
蒸發塘爭議
目前環保部門、產業界對工業污水直接排入的蒸發塘,均持有共識,認為應持嚴厲取締態度。但對業界所指的合理功用的蒸發塘,則存在爭議。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信息與市場部副主任祝昉認為,蒸發塘是一種合理利用自然作用,低成本處理濃鹽水的一種方式。“蒸發塘是目前處理濃鹽水性價比最佳的方式”,“好東西沒有用對地方”。
相對蒸發塘處理濃鹽水,還有多效蒸發等方式,其不同在于人為利用熱能,加速濃鹽水蒸發,而非靠天解決,但相應成本也較高,同時需消耗能量。
但一些專家指出,隨著多效蒸發解決方案的國產化,處理濃鹽水的成本在迅速降低。而且蒸發塘靠天吃飯來處理濃鹽水,效果并不穩定,受到自然條件的制約。
據多位產業人士介紹,目前環保部對這部分蒸發塘并未明確禁止,但在事實上持“不鼓勵”態度。五環工程公司總工程師夏吳稱,所謂“不鼓勵”,就是指在項目設計中,濃鹽水處理以蒸發塘為主的話,通過環評會“難一些”。
蒸發塘的效果受到自然條件等制約,存在不確定性,不及較多效蒸發等方式可控。“環保部的評審專家要承擔責任的。”夏吳說,在通過環評的競爭上,濃鹽水處理采用蒸發塘,肯定不如采用多效蒸發等其他方式。
據了解,新上的項目設計中,絕大多數均采用多效蒸發配套蒸發塘的模式。
新蒙能源總工程師韓啟元指出,應稱之為“高濃鹽水事故暫存池”,相較原來所指的蒸發塘,更深一些,面積更小一些。其主要功用,一是前端裝置出現故障時,臨時存放高濃鹽水,正常時池子應無水;二是在夏季等日照情況較好時,部分承擔濃鹽水處理功能,減輕前面裝置運行負荷,降低運行費用。
“不能叫蒸發塘。”韓啟元再三強調,出現蒸發塘字樣,環評時專家評審環節不會有任何專家同意通過。
目前關于這一類型的蒸發塘,《煤制燃料行業濃鹽水蒸發塘設計規范》已制訂完成,但由于意見存在分歧,尚未公布。
據了解,主要分歧在于進水的標準上。有觀點認為,既然是因事故才存放高濃鹽水,必然是有機物處理不達標,這部分標準不宜太嚴,應做好防滲處理,避免污染土壤。裝置恢復后,這部分水體還會回到系統再處理。
危廢難題
在中國南方多水地區,工業污水達標排放即可。但在中西部地區,因缺乏稀釋污染物的納污水體,“零排放”概念隨之產生。但在現實實踐中,零排放遇到了新問題。
據了解,濃鹽水蒸發結晶后,會產生固體雜鹽。如采用多效蒸發方式,再加一道分鹽工序,可從雜鹽中提取出氯化鈉、硫酸鈉等(可資源化利用),最終還剩余部分難以再提取的雜鹽(含硝酸鈉、微量有機物等)。
但據一名業內人士稱,提取這類單體鹽成本很高,目前尚沒有企業這么做。但目前環保部有要求,相關企業也在試驗之中。
即便提取單體鹽之后,剩余的雜鹽同樣屬于危廢,而且這種化工產生的雜鹽,各城市危廢處理中心均沒有能力處理,最終仍要回歸企業自己解決。
韓啟元透露,目前環保部對這一部分的要求是,企業需尋找第三方權威機構自證不含危廢物質(未超標)后,按一般固廢掩埋。
一位產業人士稱,關于這部分物體,業內一般的做法是就地掩蓋,“要點在于做好防滲,避免污染土壤。”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