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垃圾填埋場
現狀調查之 揭秘
超過2000萬立方米的存量垃圾,分布在東莞土地上,無時無刻不危害著東莞的生態環境。南方都市報經過前三期報道,對這些垃圾填埋場的現狀進行了梳理,據東莞市城管局透露,東莞城區環保熱電廠的技術水平已達到全國乃至世界領先的位置,并且在存量垃圾的治理方面,確立了集中整治的方針。今天,南方都市報將揭示東莞城區垃圾焚燒廠的先進技術和示范效應。
焚燒成垃圾處理標桿
以東莞市區垃圾焚燒廠為標桿的垃圾焚燒,在經歷了多年的“是焚燒還是填埋”的大討論后,用實際表現交出了一份答卷。東莞市城管局方面透露,今后東莞全市垃圾將以焚燒為主,未能焚燒處理的垃圾則進行填埋等無害化處理。
以市區垃圾焚燒廠為例,改造前的市區垃圾焚燒處理廠每天需要焚燒垃圾1200噸,并排放大量有刺激性氣味的濃煙,經環保部門監測,該廠在煙塵、煙氣黑度、氯化氫等多項檢測項目中均不能達標。2013年7月,這個市區垃圾焚燒廠技術升級改造完成。垃圾焚燒處理在東莞市區試運行一年多后,更名為“市區環保熱電廠”的垃圾焚燒廠實現了群眾“零投訴”。
先進技術撲滅民間反對聲
東莞市區垃圾焚燒的這間“標桿”工廠技術改造花了5億元,東莞市城管局試圖用世界最先進的垃圾焚燒處理技術,來回應當時席卷全國的對垃圾焚燒的反對聲。
據南都記者踩點了解,市區環保熱電廠采用的德國馬丁爐排爐,廠區配置的主要部件采用比利時技術的煙氣處理系統,不但能讓垃圾坑內的臭味全部被吸進焚燒爐內燃燒,不會造成氣味污染,而且能夠有效去除垃圾焚燒時產生的有害氣體,各項主要環境排放指標參照歐盟2000標準。廠區還配套建設了先進的滲濾液處理系統,把黑臭的“垃圾水”變成了清澈達標的工業用水,并回用到發電機冷卻、廠區綠化等廠內循環用水,真正達到污水“零排放”。
其中垃圾焚燒讓公眾最忌諱的便是或會產生致癌物“二噁英”。而市區環保熱電廠采用的德國馬丁爐排爐比起技術改造之前的垃圾焚燒設備,最突出的區別就是爐溫穩定控制在850攝氏度以上,能把群眾最為關注的“二噁英”有效分解。
A
鎖臭味
1.在建筑設計上盡量減少氣流死角,防止氣味堆積。
2.在廠區總平面布置時,根據當地的主導風向將生產區和生活區分開布置,將惡臭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
3.設有噴藥系統定期向垃圾貯坑噴灑化學藥劑,既可以減輕異味,也可以防止微生物滋生。
4.設離子除臭裝置將貯坑內的臭氣經旁通除臭裝置排至室外,除臭效率可達80%,停爐時使用。
5.采用全封閉、具有自動裝卸結構的車型,防止垃圾儲運車輛中的臭氣外逸和滲濾液流失。
6.垃圾儲坑采用密閉式,鼓風機的吸風口設置在坑上方,使垃圾貯坑和整個焚燒系統處于負壓狀態,將惡臭氣體作為燃燒空氣引至焚燒爐高溫分解。
B
零廢水
儲存坑底下安裝了抽水裝置,把垃圾水抽到廠內日處理量300噸的垃圾水處理系統,通過先進的生化和膜處理技術,把黑臭的垃圾水變成清澈達標的工業用水,用于發電機冷卻塔、廠區綠化等廠內循環用水。
C
省燃料
垃圾焚燒廠技術改造后采用德國馬丁公司的技術能夠解決老式悶燒的弊端,機械爐排焚燒技術是讓垃圾靠自身燃燒溫度控制,不必往里面加燃料,鼓動250攝氏度高溫熱風,通過熱傳導和對流技術讓垃圾實現自我燃燒,飛灰量比之前的焚燒方式降低了兩三倍。新技術條件下的垃圾焚燒是靜態的,燃燒徹底且均勻;而原來的循環流化床技術需要用風將垃圾吹到一個懸浮的平衡點飛騰燃燒,是動態的。
D
集廢氣
余熱鍋爐省煤器出來的約220攝氏度的煙氣,從噴霧干燥反應塔頂部切向進入,同時便有堿性吸收劑從旋轉噴嘴以霧滴形式高速噴出,煙氣與漿液霧滴一起向下流動,酸性氣體如H C I和二氧化硫等絕大部分被吸收去除。
煙氣余熱使漿液水分蒸發,反應生成物以干態固體的形式排出。
在煙氣進入袋式吸塵器前的煙道中再噴入活性炭以吸附去除煙氣中的二噁英和重金屬。
煙氣中攜帶的顆粒物被布袋除塵器的濾布阻留而形成濾層,當煙氣通過由顆粒物形成的濾層,氣態污染物仍能與濾層中未反應的石灰及活性炭發生反應而得到進一步凈化。
E
再利用
除塵器捕抓下來的灰由清灰裝置定時清除。凈化系統收集的飛灰由輸送機送到灰庫,用灰罐車運往廣東省危險廢物綜合處理中心處置,甚至重新回爐通過近2000攝氏度的高溫再燒一次,添加耦合劑分解,徹底去掉有機物。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