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義區南彩鎮西江頭村的一處苗圃邊,一臺挖掘機將一鏟垃圾倒進旁邊的分選機中,塵土飛揚。在挖掘機腳旁,是一個十幾米深、足球場大小的大坑,里面堆積著6萬噸填埋了多年的垃圾。
因北京實行非正規垃圾填埋場整治工作,這些垃圾得以重見天日并被回收。近日,北京市市政市容委有關負責人介紹,這樣的垃圾坑,北京將整治176個,最大的垃圾坑內有上百萬方垃圾,相當于一座中型金字塔的體積。
超三成剩余填埋場污染危害高
近日,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固體廢棄物管理處副調研員張曉光,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在2006年,為配合奧運會前期工作,北京市做過一個相對全面的非正規垃圾填埋場的調查,當時全市存在著1011個非正規垃圾填埋場。
截止到去年年底,在逐級治理之下,北京市還剩176處非正規垃圾填埋場。這些填埋場均為多年來垃圾隨意傾倒形成的,沒有防滲等基本防護措施,其中約35%的非正規垃圾填埋場由于靠近水源地或地下水系等原因,被列為污染危害等級最高的A級。
北京對各區縣進行環境考核
今年北京市將這176處非正規垃圾填埋場全部納入治理計劃,其中將完成治理100處,剩余76處預計將于明年全部完成。而多位相關政府部門工作人員表示,由于垃圾收運體系投入、監管力度等方面存在不足,尚不能杜絕新的非正規垃圾填埋場產生。
目前北京市對區縣進行環境考核,其中就包括垃圾收運、處理方面。“在垃圾收運、處理問題上,區縣是主體責任,誰產生垃圾誰負責,市級部門統籌指導協調,首環辦對區縣進行考核,每個月檢查。”張曉光表示。
■ 現場
多年深埋垃圾被挖出分選
近日,順義區南彩鎮西江頭村的一處正在整治的非正規垃圾填埋場,挖掘機將深埋多年的垃圾挖出來倒進分選機,臭氣熏天,垃圾中很多細微的顆粒被風裹挾著四處飄散。記者目測,這個垃圾坑約一個足球場大,已經挖掘十幾米深,下面仍是一層層的垃圾,由于多年的填埋擠壓,很多垃圾已看不出本來面目,挖出時流下黑色滲瀝液。
工人們將垃圾運上分選機傳送帶,分選機通過吹風、篩選等方式,分出混凝土塊等骨料、輕質物及腐殖土。混凝土塊等骨料不具有污染性,就地回填到垃圾坑中;輕質物裝車送到垃圾處理場做焚燒、填埋等處理。
“腐殖土是被垃圾滲瀝液污染的土壤,有害物質多在腐殖土中,所以在整治非正規填埋場時,必須把腐殖土全部挖出,挖到好土才行,原地再鋪上30厘米厚的腐殖土,跟1米厚的黃土一起攪拌,回填入垃圾坑,在上面種樹,靠樹根來吸附土壤中的有害物質。”工作人員稱,剩下的腐殖土不能用于農業,會送給有需求的苗圃,“特別是那種種草皮的苗圃,特別喜歡要腐殖土,因為草皮賣的時候都是帶著一層土一起賣的,土地種一層薄一層。”
■ 成因
農村垃圾就近堆積形成填埋場
張曉光表示,非正規垃圾填埋場中,既有來自城區的垃圾,也有來自填埋場周邊的城鄉接合部或農村的垃圾。
城區一些社會單位采取委托方式由清運單位將垃圾運走,“不正規的清運單位會將垃圾倒在農村一些地方。”
20世紀80年代以前,農村地區垃圾產生量不多,農民自己產生的垃圾一般都內部消化掉,如喂豬,喂雞。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外來人口的增加,垃圾量增加很快。但2006年前,垃圾收運系統只負責收運城市垃圾,而村莊和城鄉接合部的大量垃圾未經處理就近堆積,形成大大小小的非正規垃圾填埋場。
順義區南彩鎮西江頭村的垃圾填埋場就是這樣產生的。該村村委會一名工作人員介紹,這個垃圾坑中多是村里小區的垃圾,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
“有一些人承包村里的地之后,就開始收垃圾掙錢,這也是非正規垃圾填埋場形成的一個重要原因。”張曉光說。
2006年后,北京垃圾收運職能才進行轉變,垃圾管理開始向農村地區延伸,但農村的垃圾收運仍然相對薄弱。
目前農村地區垃圾收運系統已建立,村里收集垃圾,在鄉鎮建垃圾中轉站,再由大車運到垃圾場進行處理。但這套垃圾收運系統也存在資金落實不到位的情況,部分設施破損沒法及時修補或更新。這些問題也導致新的非正規垃圾填埋場時有產生。
■ 樣本
從“三蹦子”裝運到垃圾場超負荷
順義區垃圾焚燒廠二期2015年底投入使用
順義區市政市容委市容相關負責人介紹,2007年前,順義區正規垃圾處理設施每天僅能處理200噸垃圾,多數生活垃圾就近掩埋,“一些填埋場利用村子邊的坑塘來填埋,一點環保防滲措施都沒有。”該負責人稱。
村民垃圾扔門口形成垃圾堆
順義區的非正規垃圾填埋場主要集中在城鄉接合部,李橋鎮比較集中。該負責人稱,“當時外來人口多,疏于管理,村民把垃圾扔在門口,不久就形成垃圾堆,村里把這些垃圾弄個‘三蹦子’裝了填坑。”
2007年,北京市順義區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廠建成,每天處理生活垃圾600噸,逐步建立農村地區的垃圾轉運體系。除了靠近垃圾綜合處理廠的4個鎮直接把垃圾運來外,該區15個鎮都各自建立了垃圾中轉站,由順義區環衛中心負責垃圾轉運。
垃圾運輸量最多每天800噸
垃圾收集、運輸的費用由順義區和各個鎮兩級財政分攤,“根據各鎮經濟情況分三檔,五五開、六四開、七三開,區財政出大頭。每年順義區要組織考核垃圾收運情況,不是想拿就能拿到這個錢。”該負責人說。
2013年,順義區馬坡鎮的垃圾運輸從順義區環衛中心移交到鎮政府,鎮政府用鎮屬公司將垃圾運到處理廠,垃圾運輸量同比增加20%。這也刺激了區環衛中心,來提高垃圾收運能力,2013年上半年平均每天運到區垃圾場的垃圾達到500多噸,到下半年猛增到700多噸,高峰時達到800多噸。垃圾場處于超負荷運行。
順義區垃圾焚燒廠二期計劃于2015年年底投入使用,使用兩臺焚燒爐,每天可以焚燒700噸生活垃圾,投資4.7億元,其中市財政補貼一半。
【非正規垃圾填埋場整治時間軸】
●2006年
調查顯示,全市有1011個非正規垃圾填埋場。按距離水源地遠近及污染危害程度,分為A、B、C三個等級,其中隱患最大的A級有120多個,B級有179個。主要分布在城鄉接合部,其中順義、朝陽、懷柔、密云、豐臺、大興等區縣較多。
●2009年前
C級非正規垃圾填埋場完成整治。
●2009年后
針對污染比較嚴重的A、B級進行深度治理,以消除污染為主要目標,恢復生態環境。
●2013年底
還剩176處非正規垃圾填埋場,其中約35%由于靠近水源地或地下水系等,被列為A級。
●2014年
將176處非正規垃圾填埋場全部納入治理計劃,今年將完成治理100處。
●2015年
完成剩余76處非正規垃圾填埋場整治。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