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7 10:47:13
3月26日上午,北京市水務局局長金樹東做客城市管理廣播“市民對話一把手”節目。金樹東表示,在4月17日前后,本市將召開階梯水價聽證會,征求市民對水價的意見。“對于貧困家庭會研究補貼措施,確保低收入群體的生活水平不因實施階梯水價而降低。”
水價調整
針對貧困家庭研究補貼措施
針對市民最關注的階梯水價問題,金樹東表示,北京是特大型缺水城市,人均水資源量不足全國的1/20,世界人均水資源量的1/80,遠低于國際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下限。隨著近些年城市的發展,人口不斷增長,水資源的壓力越來越大。從1999年開始,本市一直在超采地下水,每年的超采量都在5億立方米左右。
“在我看來,調整水價,最重要的是要喚起市民的節水意識,引導居民合理用水。”金樹東透露,在4月17日前后,本市將召開階梯水價聽證會,征求市民對水價的意見。根據改革方案,目前分為6類的本市水價將合并簡化為居民用水、非居民用水和特殊行業用水3類;非居民用水將嚴格執行超定額累進加價,其中超出用水定額40%以上的部分,按照水價的三倍標準收取。“到時候九成以上的市民都不會受到太大影響,對于貧困家庭,也會研究補貼措施,確保低收入群體的生活水平不因實施階梯水價而降低。”
涼水河治污
首個地下再生水廠明年建成
涼水河污染是多年來的“老大難”問題,沿岸排污口眾多,河道內滿是垃圾淤泥,臭味一直困擾著沿岸居民。聽到市民對這一問題的反映,金樹東用“沉重”二字表達了他的心情,“群眾們反映的問題都很現實,感覺到壓力和責任都很大。”金樹東說,涼水河面臨的現實問題就是人口劇增。“2008年涼水河沿岸人口150萬左右,但是到了現在已經超過了350萬,污水處理能力嚴重不足。”
金樹東說,涼水河流經7個區,流域面積637平方公里,人口劇增導致污水的排放和處理能力不匹配,造成了河水被污的現狀,“到現在,涼水河流域還有60萬方污水直排。”根據水務局從去年制定的三年治污方案,相關部門將對涼水河展開一系列的治污措施,比如清理河道淤泥、建設再生水廠、在河道上加裝臨時治污措施、埋設污水收集管線等。值得一提的是,在豐臺區南苑地區,將打造一個槐房再生水廠,這將是本市首個全封閉的地下再生水廠,主要處理該地區排向涼水河的污水,明年將建成并試運行。此外,今年水務局還將在涼水河增加處理能力為10萬噸臨時治污裝置,除臭除淤,“相信明年年底,就會有一個明顯的改觀。”
管網改造
30個重點小區改造支線管網
南水北調工程將在今年10月底正式通水,經驗表明,水源的置換往往會導致原供水管網的不適應。金樹東介紹,本市計劃完成1700公里供水管網的改造任務,“這些管網基本覆蓋了中心城區的干線。”截至目前已經完成了1400公里,今年10月份“南水”進京前,改造將全部完成。
金樹東介紹,在丹江口水庫旁邊,市自來水集團專門建設了一個微型水廠,將本市不同年代、不同地區、不同材質的自來水管樣本放到微型水廠,進行長期的適應性檢測和研究。根據這些研究數據,水務部門選取了涵蓋東城、朝陽、豐臺、海淀的30個重點小區的支線管網進行改造,包括和平里、天壇、德外、廣外、上地、馬家堡等地區。“被選中的這30個小區的支線管網,都是連接干線和小區的,可能會發生‘水黃’現象的高風險管網。”金樹東說,針對這些支線,改造工程正在進行當中,到“南水”進京之前,工程將全部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