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食品安全問題也越來越突出,成為關系民生的一大關鍵問題。為了從源頭上確保食品安全,11日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從"源頭"抓起,為真正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帶來希望。
《通知》指出,國家將強化屬地管理責任,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納入縣、鄉級人民政府績效考核范圍,明確考核評價、督查督辦等措施。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中的失職瀆職、徇私枉法等問題,監察機關要依法依紀進行查處,嚴肅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通知》把農產品質量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保障食品安全從源頭抓起。此舉從某種意義上看,抓住了解決我國當前食品安全中許多重大問題的"牛鼻子",將會為我國食品安全增添一道關鍵的安全閥。
食品安全從源頭抓起,在落實政府的監管責任下,土壤污染問題也擺在了眼前,土壤修復迫在眉睫。國土資源部統計表明,目前我國耕種土地面積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屬污染。如果水和土壤已遭受到污染,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質在農產品生長過程中就將被吸收,任后面過程中如何管理和處理也無濟于事。
近年來,伴隨我國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土壤不斷遭到各種污染的傷害。其中來自化工企業和過度使用農藥和化肥的后果導致土壤重金屬污染嚴重。受污染的土壤直接影響農作物的產量與品質,給糧食生產和人類健康帶來可怕影響,如大米鎘污染事件。據了解,中國每年受重金屬污染的糧食已高達1200萬噸。目前我國的土壤重金屬污染已進入一個集中多發期,這與在經濟高速發展中、環保嚴重滯后和生態嚴重破壞有關。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長15%以上,到2015年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到4.5萬億元。在中國,污染土壤修復作為污染治理和環保產業方面的最后一個領域,也是蘊含產值最高的一個領域,市場正待開啟。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