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石亮河生態功能,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
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古藺縣石屏鄉硫磺廠產生了1400萬立方米硫磺渣,至今,這些硫磺渣滲濾液已對石亮河流域12平方公里的土壤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11月14日,古藺縣石屏鄉土壤污染修復示范工程正式啟動,首期將對苗兒壩60畝區域進行土壤修復試點,逐步擴大修復范圍,恢復石亮河生態功能,改善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11月14日,記者隨省環保廳工作人員來到石屏鄉石亮河邊,沿途河水渾黃,流域生態功能基本喪失。在硫磺廠第四礦段歷史遺留礦場,多年堆積的硫磺渣高達26米,硫磺渣滲濾液含有多種有害物質,僅在石屏鄉境內,受硫磺渣污染的土壤面積就高達4000畝。
四川大學建筑與環境學院的陳文清教授為該試點項目提供技術支持。陳文清介紹,苗兒壩將采取填土、恢復植被、對滲濾污水進行收集處理等多種方式截斷污染源,進行土壤修復。試點項目將在苗兒壩修建溝渠,將硫磺渣污水引到山下即將新建的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治理后的土地,將根據修復情況宜林則林、宜果則果、宜漁則漁,切實改善周邊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省環保廳副廳長楊雪鴻介紹,根據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工礦業和農業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我省主要存在的土壤污染問題,有工業大氣、水、固體污染延伸至土地,形成污染場地的問題,受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影響以及歷史遺留的農村工礦造成的土地污染問題。類似石亮河流域硫磺渣污水滲漏這種歷史遺留礦場造成的土壤污染,在我省還有多處。
據省環保廳介紹,苗兒壩60畝土壤修復試點項目將由中央、省及縣財政共計投入約450萬元,而要修復石屏鄉4000畝受硫磺渣污染的土壤,預計總費用將高達1.2億元。楊雪鴻說,石亮河流域土壤修復試點項目是我省首個土壤修復重點示范項目,對我省下一步廣泛、有效地開展土壤污染治理和農村連片整治具有重大意義。(記者 劉宇男)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