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萬州區是歷史上有名的商埠城市,也是三峽庫區最大的移民城市。近年來,為了實現移民的安穩致富,萬州區委、區政府提出了“工業強區”的發展戰略,通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實現經濟、環境的協調發展。
“只有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才能既發展經濟、促進移民就業,又確保庫區一池清水。”重慶市委常委、萬州區委書記吳政隆說。
構建循環經濟園區
萬州區尤為注重循環產業鏈條的建設,在引資過程中提前規劃,有目的性地引導企業集聚,實現中間產物循環利用。
重慶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就是被萬州區的循環產業鏈吸引過來的。大全集團是從事高低壓成套電氣、高速鐵路設備、新能源等產業的國家級大型企業集團,在謀求進一步發展的過程中,大全集團看上了萬州在循環產業鏈建設上的巨大優勢。如今,通過采用先進生產工藝,重慶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在萬州可年產多晶硅4000噸,每噸綜合耗電只有同類型企業的一半左右。
受益于萬州區循環產業鏈的企業不僅是大全新能源一家,鹽化工園區的湖北宜化生產的中間產物也有了好去處。重慶宜化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聶義民笑著說,“這都得感謝萬州工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各種中間產品通過公用設施進行傳遞,安全又方便。”
聶義民所說的公用設施,指的是萬州工業園為了便于企業間實現資源優勢互補,根據各企業的實際情況出資修建的企業間物料管道。通過管道運輸,不但降低了成本,也更加安全可靠。
延長內部產業鏈條
除了發展企業間的循環產業鏈,萬州也鼓勵企業從自身實際出發,在內部延長產業鏈條。
成立于2002年的重慶三峽果業集團有限公司是重慶市百萬噸柑橘產業化項目的主要實施單位,首期30萬噸優質柑橘深加工產業化工程項目已竣工投產。通過榨汁加工,柑橘的附加值得到了提高,然而榨汁后形成的數十萬噸果渣卻成為了公司的“心頭之痛”。如今,三峽果業建設一棟4000平方米的鋼結構皮渣發酵飼料生產車間,并引入一條每小時能處理18噸果渣的生產線,將柑橘皮渣發酵后進行烘干處理,生產發酵飼料,使柑橘皮渣資源得到循環利用。按照目前飼用作物的市場價格計算,每年可為公司新增效益1500萬元。
為了減少企業的負擔,確保環保項目收到實效,萬州區投資興建了重慶萬州鹽氣化工基礎設施項目污水處理廠和萬州工業園區天子園污水處理廠,有效滿足了園區企業的污水處理需求。
提升傳統產業競爭力
對傳統的勞動密集型企業,萬州并沒有忽視,而是鼓勵其引進先進適用技術,提高產品競爭力,吸納更多庫區移民就業,實現移民“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標。
重慶三峽技術紡織有限公司是山東如意集團2006年在重慶萬州投資建立的以高端市場定位的棉紡企業。今年38歲的三峽庫區移民牟建云就在公司做保潔員,她告訴記者,“現在萬州的企業越來越多,工作機會也越來越多,我們移民的收入高了,生活越來越好了。”
“今年二廠達產后,我們可形成25萬錠生產規模,還將再吸納800人就業。”公司總經辦主任袁和魯說。
通過發展循環經濟,提升傳統產業競爭力,萬州已形成新能源新材料、鹽氣化工、機械電子、紡織服裝、食品藥品五大特色產業集群。2009年,萬州區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266.8億元,同比增長50.6%;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10億元,同比增長68.8%,連續兩年位居重慶40區縣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