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政府與市場同時發力
“無論東部還是西部省份,政府和市場的作用都要結合起來,缺一不可。都應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作用,這是發展區域循環經濟的內在動力;政府都應積極參與,提供政策、資金和技術的支撐。區別僅在于,對于西部省份的一次性投入要更多一些,要下更大的功夫來推動當地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長三角循環經濟技術研究院院長杜歡政說。
以發展資源再生利用產業為例。這個產業具有政策、資金、技術密集以及附加值高的特點,應以市場為基礎,但不能完全市場化。如廢塑料瓶收購,目前我國華東地區有240多萬噸收購潛力,共340個收集點,如果不加限制地放開市場,企業一哄而上,收購價格必然大漲,這個行業就干不下去。當然,政府的作用應主要體現在針對資源的戰略決策和統籌方面。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齊建國認為,發展區域循環經濟應由政府還是市場主導,這要從兩方面來看,一方面,在一個區域內進行有經濟效益的如汽車零部件等廢棄物再生利用,剛開始應由政府啟動,制定政策法規,對市場加以培育;隨后應以企業為主體,把產業做大。另一方面,如集成電路等有毒有害的重金屬,處理起來難度較大,就始終要由政府來主導、扶持。
發展產業,提升循環利用水平是關鍵
“既循環又經濟,是區域循環經濟發展的根本要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佐軍說。從減量化的角度看,在區域產業布局中,應該做到產業發展高端化和生產要素高級化,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改變粗放、低效的經濟發展方式,這是發展區域循環經濟的重點方向;從再利用和資源化的角度看,我們應該做到資源利用循環化、基礎設施職能化、人居環境生態化和消費方式節約化,充分節約和利用資源。
北京工業大學循環經濟學院副院長程會強認為,發展區域循環經濟,產業是核心。改造原有傳統產業,同時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這是循環經濟減量化的要求。但在一些地方的區域布局中,新舊產業的關聯度不高,容易形成發展的“雙軌”,這是一個值得注意和研究的課題。
據了解,如果從物質的循環利用程度上看,目前中國的循環經濟發展水平已經超過所有發達國家,但是再生利用的水平,尤其是在再生利用中二次污染的防治方面,和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存在很大差距。
“發展區域循環經濟,應進行全流程控制。”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懿強調。首先是控制源頭——在進行產品設計時,就要考慮回收利用的技術障礙問題,使回收利用體系更具競爭力,這是最根本的辦法。其次是最短程循環,減少不必要的消耗。其三是大尺度鏈接——不僅在物質流程進行鏈接,也可以在能量流程進行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