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想要進入Bella Center已經越來越難,主辦方考慮到這么多NGO,又開了另外一個分會場,在Forum 附近,從明天開始,我們可以去那里看直播。Bella Center 內依舊進行著激烈的爭論與談判,整個Bella Center 簡直像一個菜市場,大家都在討價還價,這或許是外交所必須的吧,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各個國家的代表團成員們都在積極爭取和捍衛自己國家的權益,這是必需的,我們必須堅定國家的立場。
然而,在面對氣候變化這樣一個涉及全人類共同利益的問題上,作為世界公民的我們,是不是應該有一點覺悟和改變呢?人類歷史上,為了追求發展,忽略了很多因素,一味地只顧發展,“有得必有失”,這句話是對的,但是如何能在得到的同時將失去減少到最小,如何在最優化的條件下前進,這或許是我們每個人所關心的吧。
21世紀人類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最為重要的當數關系著人類當代和后代生活質量的氣候變化以及自然資源的耗竭。這些挑戰歸根結底都是因為人類社會需要發展而造成的。全世界13億的勞動人口收入過于低下,世界上還有1.9億的失業人口,未來十年內將新產生5億未就業的年輕勞動人口。每一個挑戰之間都是緊密相關的,所以世界想真正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這些挑戰是不可以獨立開來解決的。
綠色低碳經濟應該是可以幫助人類解決21實際所面臨的巨大挑戰的一個突破口,同時它也能幫助實現社會的生態可持續發展。綠色低碳經濟需要各部門各行業(能源供應、農業、建筑業、交通業等等)共同努力,它通過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減少能源、原材料和水資源的消耗;采用可再生能源與清潔生產技術,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和節約能源的利用。UNEP估計合理的政府規則,更多的使用節能技術以及改變行為可以持續性地減少建筑部分二氧化碳排放,這些減排量將占全球能源使用30%-40%。
哥本哈根能否達成協議還是一個未知數,但是可以預見的是新的氣候變化協定一旦達成,將使決策者更多地關注排放量的減少,氣候投資以及清潔技術的發展等方面,一個綠色低碳的社會需要可持續發展,需要降低全球貧困的人口。一些歐美國家以實際行動證明了綠色低碳之路是可行的。
在綠色低碳經濟的大背景下,產生了很多綠色工作。綠色工作可以降低能耗與原材料消耗,避免溫室氣體排放,將廢物與污染降至最低,保護生態環境。綠色工作體現了將企業、工作場所以及勞動力市場向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和轉變。低碳經濟提供了充分的工作機會,穩定可觀的收入,良好的社會保護政策以及相應的勞動力權力。綠色工作以及綠色經濟已經成為實現未來社會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并將直接導致環境的可持續。
作為一個擁有著巨大人口的高速發展的國家,中國非常容易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全球變暖威脅著我國生態系統的平衡,以及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綠色工作戰略可以為我國提供一個雙贏的辦法,在追求增長的同時,也創造了就業機會,同時實現了就業保障和環境保護。
國家的可持續發展需要綠色經濟來支撐,而這些綠色經濟的形成是由一個個綠色工作組合而成的,實現綠色工作的基礎還在于公民自身素質的提高,倡導綠色行為,在生活中貫穿綠色理念,才能真正實現國家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才能讓綠色經濟主導我們的生活,用來應對氣候變化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