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31 02:22:53
“針對目前國內的循環經濟發展情況,政府、企業、包括科研機構要產學研結合,形成一種合力,落實到行動上是關鍵。”一位長期從事循環經濟研究的專家、華北水電學院教授林相州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說。
事實上,經過近幾年的不斷發展,循環經濟已經初見成效。“‘吃’進臟東西,‘吐’出好東西。”這是記者在北京一家水泥廠有限責任公司看到的現象。該企業已能成功地將工業廢棄物、城市污泥轉化為水泥,并且成為企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公司劉總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循環經濟使公司嘗到甜頭,公司一半左右的利潤來自環保產業。
同樣,在北京營創再生資源有限公司,塑料瓶的各種新用途也讓記者大開眼界。它以廢舊塑料瓶為原料,建成了目前世界單線產能最大、技術最先進的聚酯切片生產線。據公司負責人余新民向記者介紹,“公司‘胃口’很大,每年可處理20億只總重量5萬噸塑料瓶,相當于年節約石油3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6萬噸”。
而在近日舉行的十二屆科博會上,記者看到了一種利用電廠廢棄物循環利用的技術,該技術把針對工業企業發熱體和大量管道上的隔熱保溫材料經常更換,造成硅酸鹽棉、硅酸鋁棉等隔熱保溫廢棄物產生,然后可以在原廠址回收,還原成新的保溫材料再次利用。“該技術的問世和投入使用,不僅實現了節能減排,而且還保護了環境,自覺地遵循了循環經濟的模式,并能進行大規模產業化的一種新技術新發明。”該項目發明人曹鳳英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說。
當然,循環經濟不僅是在企業改革和技術創新方面有所體現,而且也有不少城市在工業廢棄物利用和循環經濟方面也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并且也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西部城市六盤水圍繞核心資源發展相關產業,發揮產業集聚和工業生態效應,使產業結構不斷得到優化升級。地方政府積極支持大中型企業發展循環經濟,鼓勵企業通過資源替代,工藝改造和產品設計,加強管理,擴大規模,優先進行企業內部的物質和能量循環,在煤泥干化利用、煤礦瓦斯發電、礦井水治理回收、焦爐煤氣摻燒發電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
目前,六盤水市內已有10家利用粉煤灰、煤矸石等工業固體廢棄物生產新型墻體材料的企業取得貴州省新型墻體材料認定證書,設計年產量達到6.5億塊標磚,已經能夠滿足市中心城區建筑工程需要。統計數據顯示,通過對工業廢棄物的利用,2008年六盤水消耗煤矸石34.8萬噸,采礦廢石20.03萬噸,粉煤灰22.99萬噸,煤泥28.56萬噸,鍋爐爐渣6.04萬噸,瓦斯5171.6萬立方米。在經濟發展呈現快速增長趨勢的同時,六盤水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保護,污染得到了有效治理。
對此,林相州表示,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政府部門要充分利用可支配資源,通過政策支持、資金引導、土地優先等手段,促進企業兼并整合,加速新型材料產業集約經營和大型企業規模擴張。力爭在各個行業形成幾個主業突出、有市場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對符合國家政策的企業并購重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大力扶持。同時,建立健全新型材料企業標準化體系,完善企業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和工作標準。
林相州建議,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已列入國家發展改革委制定的發展規劃的新型材料項目,銀行業金融機構應予以信貸支持。在各類風險可控及貸款回收安全的前提下,銀行業金融機構可以在一定額度內向非生產性項目發起人或股東發放搭橋貸款。對于特大型新材料項目,銀行業金融機構可組成銀團或通過信貸資產買賣等方式進行信貸支持。鼓勵企業通過上市、發行債券等形式融入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