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數據顯示,去年我國產生廢棄墨盒的數量已超過4500萬個,硒鼓超過400萬個。這些廢棄的耗材,若用火車運輸可裝滿5000節車廂。它們含有大量的重金屬元素,成為土地和水域的新污染源。不僅如此,噴墨打印還有揮發性物質污染,激光打印有破壞臭氧問題。有人計算,僅上海一地的噴墨、激光打印機揮發性物質的污染,就相當于每年向城市上空拋撒4萬公斤對人體有害的污染粉塵。
這些大量被扔掉的墨盒、硒鼓大都混在垃圾堆里,或被制假者買去制造出劣質耗材,繼續高價銷售。對此,許多國家早已用法律形式對墨盒、硒鼓等耗材進行強制性回收。在中國,由于一次性原裝耗材的高利潤趨動,生產企業難以割舍,使市場上可循環利用的再生耗材普及率不到15%。而國際打印機制造巨頭們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紛紛在自己品牌的打印機墨盒中植入智能芯片,甚至為一個小小的墨盒申請上百個專利,轉讓費用高得驚人,旨在使其不能重復使用,成為壟斷遏制中國市場的利器,并推行所謂捆綁銷售打印頭和原裝耗材的國際營銷慣例。
早在2004年,墨盒芯片就被歐盟定義為新型電子垃圾。遺憾的是我國至今還沒有一部針對電子垃圾問題的專業法律法規,這與我國電子信息產業高速發展、國外電子垃圾蜂擁而入的嚴峻現實極不相稱。在科技壁壘的打壓下,在國人用得多、買得多、丟得也多的前提下,耗材污染已陷入可怕的惡性循環中。
在美國,從事耗材回收的企業有近萬家,我國目前僅上海有一家。該公司2005年成立一年來,雖聯系過5000家企事業單位,但只與1000家單位建立了回收關系,而上海的企業總量已超過50萬家。
筆者支持專家們的大聲呼吁,徹底改變現狀必須從源頭推廣和發展“綠色耗材”。綠色通用耗材即盒體件采用PP、ABS可回收塑料,外包裝采用可再生紙,以保證廢棄產品可以回收、循環和重填。此外,激光打印機所使用的硒鼓已有相應的通用耗材廠商生產出可填充炭粉。因此,我國盡快出臺處理電子垃圾的政策,有利于形成打印耗材等電子產品的生產、使用、回收等一整套規范的管理機制,激勵并扶持打印機生產企業有償地對廢舊墨盒、硒鼓進行回收后的循環利用,以遏制墨盒對環境的污染。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