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一年中平均有238天是灰霾天氣。資料圖片
省人大代表討論認為珠三角一體化須環保一體化先行
生活在這樣的空氣下,我們老人家都習慣了,但是對于剛出生的嬰兒,他們的肺簡直就是吸塵器。
———省人大代表劉富才
污染地附近住著那么多居民,他們都有權提起訴訟,千萬只雪亮的眼睛盯著才能解決問題,社會進步靠的就是權利人對自己權利的關心,這靠不了天,也靠不了地,只能靠自己。
———全國人大代表陳舒
本報訊“珠三角一年中平均有238天是灰霾天氣”,昨日的省十一屆人大二次會議分組討論會上,珠三角地區的環境保護再次引起代表們關注。多數代表認為珠三角各城市密不可分,在大氣和水資源的保護上需要更緊密的合作。
“嬰兒的肺就是吸塵器”
省人大代表、省國資委主任劉富才昨日在省人代會分組討論時說,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在介紹《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時表示,珠三角一年平均有238天是灰霾天。“生活在這樣的空氣下,我們老人家都習慣了,但是對于剛出生的嬰兒,他們的肺簡直就是吸塵器”,劉富才痛心地說。
省人大代表、海珠區委書記鄧偉強也隨后表示,大家都在說廣州灰霾多,但這些灰霾也不是廣州造成的,與世界上很多大城市相比,廣州的機動車并不算多,所以這其實是周邊區域一起造成的。
他認為,區域內的環境污染是地區和部門利益導致的,“為地方財政、GDP等考慮,過不了環保關的項目,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所以才污染了整個區域。”
治污要靠每個人推進
省人大代表、廣州白云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盧光霖認為,污染泛濫也有執法不力的原因,比如30前年,廣州市在制定城市基本建設規劃時,就對排污的規劃有明確的規定,不達標的不能驗收,“但是不守法的人可以花錢買個證,在執法的人都沒有人監督他。”
“各級官員都注重自己的烏紗帽,我盧光霖也注重自己的烏紗帽,這是我的一份職業,我要賺錢吃飯,沒這個不行”,盧光霖說,但是即使這樣也要加強對他們的監督,最可怕的是他們吹牛皮,講一套做一套,并且形成了潛規則。
但是全國人大代表陳舒則認為,治污還需全民齊力。她介紹,2007年,有關部門受理的環保訴訟總共才5起,其實每個人都是污染的受害者,但是沒有老百姓會去提起訴訟的渠道,公益訴訟一直是個難以突破的問題。
“污染地附近住著那么多居民,他們都有權提起訴訟,千萬只雪亮的眼睛盯著才能解決問題,”陳舒說,社會進步靠的就是權利人對自己權利的關心,“這靠不了天,也靠不了地,只能靠自己。”
飲用水治理要上升到國家層面
省人大代表、華南汽貿董事長黎名準昨天表示,廣州投入500億搞掂河涌可能沒什么問題,但如要讓廣州人喝上干凈的飲用水,這不是廣州的問題,甚至要上升到國家層面。
黎名準介紹,他全程參加了《廣東省飲用水源水質保護條例》的專題調研,去了珠江上游幾個省市,發現很多地方的化工廠、采礦廠都污染嚴重。更讓他擔心的是,這些地方的環保意識非常淡薄,居然存在“上游都已經污染了,也不差我們這點”的想法。
對此,省人大代表、廣州醫學院研究生處處長劉金保也證實,現在珠江的水質確實非常差。“我們學校幾臺提取超純水的機器,水中的雜質大部分被過濾到機器中的柱子里,每年清理柱子時才發現,里面紅的,黃的,亂七八糟的什么都有!連機器生產廠家的維護人員都說,水這么差,給機器的維修多帶來很多成本!”
統籌:南方都市報記者陳良軍
采寫:南方都市報記者 陳良軍 游星宇 宋苑丹 胡服 盧曉曌 薛冰妮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