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這是太原市區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氣的天數,這也是2000年我市有環境監測記錄以來的最好數據。然而,在這一數據帶給龍城人們欣喜的同時,僅僅一個星期,另一個數據則給不少市民的今年藍天期盼蒙上了一層陰影:去年12月31日至今年1月6日,太原市區全部為輕度污染的三級天,整座城市宛若“霧都”。
省城環保專家分析認為,煙霧“鎖”城達7天,與省城的氣候因素不無關系:從2008年12月30日開始,省城市區地面基本處于高壓前部或底部的均壓場內,高空基本在高壓脊底部的平直西風帶中,上下層都比較穩定,7天中每天都有等溫或逆溫現象,地面風速均小于或等于2m/s,多為靜風或小風天氣,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均不利于空氣污染物的擴散。不過,各個監測點位監測數據的一致性卻讓省城環保工作人員犯愁:7天中,市區空氣中首要污染物全部為二氧化硫,且7天中市區8個環境監測點位的二氧化硫全部超標,且塢城、尖草坪、晉源的二氧化硫濃度明顯高于其它測點,日均濃度值超標1倍以上,塢城點高達3.1倍。
“二氧化硫超標是導致7天市區環境空氣質量超標的主要原因,而省城冬季空氣中的二氧化硫主要來自供暖鍋爐。可以說,冬季采暖、城中村面源污染物排放量的大幅增加,進一步加快了環境空氣中污染物的積累速度。”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的副站長曹力媛介紹說。記者從市環保部門獲悉,盡管我市從2004年開始對污染嚴重的近2000臺鍋爐進行拆除,但目前市區范圍內仍有1700多臺燃煤(含型煤)分散采暖鍋爐,這些鍋爐采暖期耗煤量達到116萬噸,排放二氧化硫1.5萬噸。特別是市中心區范圍內的42個城中村,在市中心區范圍內聚集了近1.5萬臺土小鍋爐,年耗煤量達41萬噸,排放二氧化硫8000噸,其燃燒排放產生的低空面源污染對環境影響很大。
據了解,我市的這些分散采暖鍋爐,基本上位于市區中心地帶,能耗高,排放量大。經有關部門測算,這些鍋爐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是集中供熱的3.38倍,煙塵排放則是集中供熱的7.45倍。沒有任何防治措施或防治設施不到位,特別是一些單位燃燒不合格的型煤甚至市區禁止使用的原煤,使得我市冬季二氧化硫的排放居高不下。去年12月上旬,市環保局對17家燃煤大戶的燃煤煤質進行了采樣監測,其中發現9家燃煤大戶的燃煤不符合環保要求。其中,太原煤氣化矸石電廠、山西中醫研究院、山西青耀玻璃有限公司、晉源區太藥物業中心、太原剛玉東山熱電有限公司、晉西機器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太原汾西重工有限責任公司7家單位不符合我市燃煤含硫量小于1%的規定。此外,山西三橋大廈、山西福來特酒店兩家單位所使用型煤的可燃硫也未達到我市的要求。而在城中村比較集中的塢城、尖草坪、晉源等地,冬季城中村面源污染已成為這些監測點位二氧化硫升高的主要原因。
“春節臨近,環保執法人員將進一步加大重點企業大氣污染物排放的監管力度,特別是加強對脫硫設施的運轉情況和燃煤硫分的考核,有效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為市民歡度春節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空間。對燃煤不合格的單位,我們將限期置換符合環保要求的燃料,確保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同時,還將對煤質超標的單位按有關規定進行高限處罰。”市環保局局長梁麗明表示。
不過,有分析認為,太原要擺脫煙霧“鎖”城的困局,關鍵還在于加快集中供熱擴網的速度和城中村改造的步伐。改造置換環境空間,是省城突破環境困局的唯一出路。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