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的排放量越來越大,其餐廚垃圾廢棄物所占比例日漸上升,占到城市生活垃圾的37-62%。餐廚垃圾處理不當極易引起變質、腐敗滋生有害微生物及蚊蠅,產生大量毒素,并散發出惡臭氣體,污染水體和大氣環境。因此,對餐廚垃圾處理和管理成為城市生活垃圾處理中的一大難題。
本期《聲音》欄目特邀到北京綠色能量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宋建國,以他多年研究餐廚垃圾處理的經驗為城市餐廚垃圾處理的管理辦法提出建議。
宋建國
北京綠色能量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農工民主黨北京市委員會委員、北京市西城區歸國華僑聯合會委員、北京市西城區政協委員。
國情不同,城市餐廚垃圾處理需要因地制宜
餐廚垃圾的處理是全世界各個國家都普遍關注的問題。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因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國情特點,對餐廚垃圾的處理具有一定的差異性。
美國對餐廚垃圾產生量較大的單位設置餐廚垃圾粉碎機和油脂分離裝置,分離出來的垃圾排入下水道,油脂則送往相關加工廠加以利用。對于餐廚垃圾產量較小的單位如居民廚房,則被混入有機垃圾中統一處理或通過安裝餐廚垃圾處理機,將垃圾粉碎后排入下水道。
由于日本餐廚垃圾的傾倒運輸費用很高,約250-600美元/噸,因此正在推廣餐廚垃圾處理機的應用。為了減少餐廚垃圾對環境的污染,充分利用其中資源,日本在2000年頒布了餐廚廢物再生法。該法律規定餐廚加工業、飲食業和流通企業有義務減少餐廚廢物的排出量和把其中一部分物料進行資源化。
我國餐廚垃圾具有“四多一雜一難”,即:量多、水多、油多、鹽多、組分復雜、分類困難的特點,因此,對于國外的一些處理方法我們難以直接照搬,還需要結合國情進行創新,以求達到較好的處理效果。
綠色建設是需要投入的,必須政府引導,政策先行
目前,餐廚垃圾給我們帶來了三個社會熱點問題:由混合填埋帶來的環環境問題、由“地溝油”、“泔水豬”帶來的食品安全問題和大量餐廚垃圾產生所帶來的食品浪費問題。
近年來,國家及各地方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積極支持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加強污染防治。一方面積極制定《餐廚垃圾處理技術規范》,另一方面也在全國征集餐廚垃圾處理試點項目。2010年5月,國家初選了33個城市在做餐廚垃圾試點,探索我國餐廚廢棄物處理問題的有效解決途徑。組織開展城市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試點,統籌餐廚垃圾等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深圳、重慶、烏魯木齊、寧波、蘇州等三十多個城市頒布了餐廚垃圾的相關管理辦法。
但是,這些政策、法規多在餐廚垃圾產生后的末端處理上做文章,重堵不重疏,更沒有從源頭減量抓起。需要城市管理者們研究并出臺疏堵結合的政策。
做好餐廚垃圾處理工作需要“正能量”
首先,做好源頭減量工作。餐廚垃圾一旦產生,怎么處理都是浪費。這方面應加大宣傳力度,“少點”、“吃好”、“打包”,在全社會形成一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氛圍。
其次,做好源頭分類工作。除加大宣傳力度外,垃圾分類從機關單位入手,以機關單位帶動社區開展工作是可行的辦法。事實證明,當前,居民小區垃圾分類工作盡管費了很大的勁,但效果差強人意。機關單位具有人員集中,管理到位,服從命令的特點,率先從機關單位入手不僅易見成效,還可培訓出一批具有垃圾分類意識的人群,這些人回到居住小區都是義務的實踐者和宣傳員。
第三,建立明確的餐廚垃圾投放付費制度是關鍵。目前,在我國的絕大部分城市餐廚垃圾投放沒有明確的收費標準,造成垃圾排放者認為,餐廚垃圾投放沒有成本是天經地義的,并由此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對浪費沒有約束,守規矩的單位產生的餐廚垃圾被無成本的集中收運,不守規矩的單位產生的餐廚垃圾被私自賣給販運者,用于飼喂“泔水豬”或提煉“地溝油”。
第四,監管必須到位。警察不上路,上路講情面,杜絕酒后開車絕不會像今天這樣有成效。建立健全完善的監管體系,并且堅決執法是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據了解,目前很多城市針對餐廚垃圾的城市管理條塊分割,管理混亂,有些部門即便想管也很難到位。
第五,集中處理和分散就地相結合是解決大城市餐廚垃圾處理的良藥。在大城市中,1、大量餐廚垃圾的收運工作存在困難,交通壓力大,運輸費用高;2、在餐廚垃圾收運轉移過程中的二次混合使此前的分類工作前功盡棄;3、餐廚垃圾不能及時得到有效處置,除了污染環境外,還可能產生“地溝油”、“泔水豬”等食品安全等問題,這些問題的處置增大了城市的管理成本。
北京市有關部門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綜合測算發現,在大城市和特大型城市中,餐廚垃圾的最佳處理模式是集中和分散就地處理相結合,餐廚垃圾在大型餐廚垃圾處理廠和利用小型就地處理設備處理的綜合成本幾乎相當。
“生態文明大家參與,美麗中國共同構建”,城市管理者可結合自身城市的特點,因地制宜的做好餐廚垃圾處理和管理工作,造福社會。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