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多數人來說,節能減排是從2007年開始的;對于桑德來說,節能減排是這個企業從誕生那天起就從事的事業,開始是生存的立足點,發展的著力點,后來是企業的責任,企業家的情懷。到2009年1月,整整經歷了十五個春秋。
環保產業為環境保護目標的達成提供物質保障和技術支持。桑德集團創業十五年來通過自主研發、消化吸收等手段發展出了一系列專有和專利技術,特別是在有著傳統優勢的焦化廢水處理領域,從SDN到雙膜法,在桑德經手的焦化廢水處理工程走過了一條從達標排放到循環利用的路線。
中國是世界焦炭第一生產大國和出口大國,在焦炭生產帶來財政收入、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帶來高污染,嚴重地危害了環境、生態平衡和人身健康。1989年以前,國家環保政策中對焦化廢水的排放標準還比較寬松,到90年代以后,在行業兩大標準《污水綜合排放標準》及《鋼鐵工業水污染排放標準》中,才對氨氮和COD提出了要求。而傳統廢水工藝卻對氨氮的去除率極低,全國有近80%的焦化企業存在廢水不達標的狀況。焦化廢水治理技術也是個國際性難題,國外的治理水平與我國基本一致,而中國的煉焦工藝所產生的焦化廢水還具有典型的本土性,也決定了國外的一些先進治理技術不能直接有效地解決中國的焦化廢水治理問題。
沒有人愿意去啃這塊硬骨頭,因為搞研究需要花費太多的人力、財力和時間,一旦失敗,這些投入就會收不回來。但是桑德的開拓者們就是具有這種迎難而上的勇氣。SDN(強化反硝化/硝化)工藝是先進的生物脫氮技術應用到焦化廢水治理領域的一種生物處理工藝。桑德人對這項技術的研發,從公司創始之前到成熟運用歷經了十多年的時間:從1989年到1990年,是從理論到試驗室的過程,包括一系列針對鞍鋼焦化廢水的靜態試驗;1990年到2000年,完成從試驗室到中試,這期間涉及了更深層次的理論探索和針對寶鋼焦化廢水的中試研究,系統掌握了各處理階段的工藝設計參數,確立了完整的SDN工藝;從2000年到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