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進步、電子產品更新加速,人們不斷追趕潮流,一些棄置的電子產品,給人們帶來了“扔掉可惜,留著污染”的煩惱。在這種環境下,一個游走在城市大街小巷的電子垃圾拆解“大軍”被催生出來。隨著錘砸火燒,鉛、鎘、汞、聚氯乙烯塑料……這些讓人避之不及的重金屬、特殊污染物已悄然藏身于你我身邊,電子垃圾不當拆解正成為都市污染的新殺手。
廢棄電子垃圾已成“雞肋”
“前幾天,家里的電磁爐壞了,一打聽,這維修費比買個新的省不了多錢,索性都換新的,把破舊的堆在陽臺上。”市民劉先生說,一直以來總擔心這些棄置的電子產品會產生輻射和污染,但也沒好辦法,“幾天前聽到有人上門回收,就想要趕快處理掉,價錢和去向根本沒考慮。”
市民王女士日前也計劃著將家用電器更新換代,買了等離子電視、節能冰箱、筆記本電腦……當一切置辦妥當,才想起處理淘汰下來的電器,“你說扔了吧還挺可惜的,就只能賣給收家電的了。”
市環保部門有關人士介紹說,牡丹江市絕大部分被淘汰的電子產品都被游走于大街小巷的小商販以極為低廉的價格回收了。此后,其中部分被加價轉賣給舊家電市場,經維修翻新重新擺上貨架,其余部分被送進廢品收購站當廢品賣掉。
無序回收、野蠻拆解,電子垃圾已成污染新殺手
日前,記者在舊家電銷售點較為集中的東三條路新安街南側,看到許多商家門前都掛有回收舊家電的牌匾,門前堆放著回收來的電視、冰箱和從其拆卸下來的零件。一位業主告訴記者,他們把從流動商販手中回收來的舊家電進行拆解,經簡單功能測試后,將有使用價值的電子零件重新組裝成舊家電出售,沒用的零件則當廢品賣掉。
在一家廢品收購站,記者看到,業主正在沒有防護的情況下用螺絲刀、錘子等簡易工具,把電器分拆成塑料、金屬、電路板、電線等,有時為了拆下金屬部件,就簡單粗暴地一砸了之。
在西四條路上,也有許多舊家電銷售點。在一家名為“志成回收”的商鋪前,記者看到,一位工人師傅將一捆廢舊電線扔在火盆中,頓時記者聞到了一股刺鼻的氣味,隨后,濃濃的黑煙也彌漫開來。氣味和黑煙順著風向,飄向了附近的小區。“為啥要燒電線?”記者上前問道。“電線中間有銅,可以賣錢。”工人師傅介紹說,除了電線,他們有時還會烘烤電路板,“那味道更難聞,我們在這里工作的,每天都被熏得直迷糊。”
電子垃圾回收和處置仍處無序狀態
市環保局輻射危廢管理科工作人員介紹說,我國是全球家電和電子電器產品生產和消費大國,現有的大量電子電器產品已經進入更新、淘汰的高峰期。據國家環保部門統計,我國電子廢物年產量約為111萬噸,隨著技術革新和市場膨脹加速,我國電子電器產業年增長速度連續十年平均超過20%。
“牡丹江市每年產生的電子廢棄物量還沒有具體統計,但顯然電子廢棄物引發的環境壓力在逐年增大。” 這位工作人員說,目前,牡丹江市在電子垃圾回收和處置領域仍處于無序回收或家庭作坊式拆解的低端處置階段,尚未形成規模化、產業化鏈條,對此,市環保部門表示,他們已有在市區籌建專業回收、拆解電子垃圾企業的打算,目前正處于選址階段。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