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垃圾正成為環境的嚴重污染源。”正在召開的山東省政協十屆二次會議上,山東省政協委員尹明琴建議,建立有效環保機制,積極處置電子垃圾。
尹明琴說,隨著網絡經濟的發展,信息產品更新換代加快,電子垃圾越來越多。過去PC機每五年更新換代一次,現在二三年就被更新。這些被淘汰的機器所形成的電子垃圾中有不少危害人體健康的有毒金屬,如顯像管、電路板中有鉛,廢電池和開關中均含有鉻化物和水銀,廢電腦中有砷、汞及其他重金屬。這些有毒物質進入人體會導致哮喘等疾病,若流到地下水中會引起嚴重水污染,人如果飲用或食用受污染的水和動植物,甚至直接吸入氣化的金屬,日久就會中毒,造成生命危險。另外,當雨水接觸到這些埋在地底下的垃圾會引起化學反應,所形成的“垃圾滲濾液”毒性更厲害。
電子垃圾的處理在國際上被公認為是一個棘手問題,對電子垃圾的傳統處理方法是采取掩埋和焚燒的手段,但是將大量電子垃圾埋到地下會成為環境污染的潛在威脅;進行焚燒則會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對空氣造成嚴重污染,甚至會形成“酸雨”等惡劣氣候現象。
尹明琴建議,防止廢電腦等報廢電子電器產品污染環境,要從立法、建立回收體系和加強監督管理三方面著手。出臺相應法規,建立有效機制,規范報廢電子電器產品回收、處置行為。例如規定廢舊家電報廢標準,對回收利用企業的翻新、處置等行為進行規范,實施制造商或銷售商責任制,要求制造企業或銷售企業加強售后服務回收淘汰電器等。相關部門應統一部署,積極推動立法過程,以法律形式明確制造商回收責任制、回收體系的建立等管理制度,并且在分步實施中,把外地和進口品牌產品的處理考慮進去。
提交關閉